儿童安全感
(2014-02-17 08:59:41)
标签:
0635-8238100曹晖曹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
分类: 心理故事 |
当然,幼年安全感很好的孩子成年后,特别剧烈的冲击也依然可能伤及安全感,比如被刑讯、强暴、在暴动或战争中被乱枪伤及或者目睹亲人如此、地震等大的灾害等。话说回来,正因为安全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也有机会在被损伤后修复。
缺乏安全感的痛苦不是普通的痛苦,打个比方说,我们的头撞上墙会疼,这是有安全感的人的情况,缺乏安全感的痛苦,比这个更深更大到不堪,就像被灼伤还没有修复的皮肤被撒盐、再被创,或者没有了皮肤的人,轻微的细菌和伤痛都受不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黏人的人值得格外疼惜,而不是指责。有安全感人也会害怕,但没有安全感的人就不仅仅是害怕,而是恐慌。有安全感的人痛一下、怕一下就过去了,没安全感的人就要好久,有的时候真是受不起,比如抑郁、自杀,当然这在人群中的比例还是较少的。
“黏人”的人总是渴望找一个人依靠,无论如何、千方百计的找一个这样的人。他们(或她们,以下统称他们)对被陪伴、被看到、被喜爱、被支持、被保护饥饿巨大,他们宁愿舍弃一切、突破一切来维持一个让他们满足的关系。他们愿意付出让人惊讶的巨大代价,哪怕是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哪怕是放下自尊去乞求,哪怕是为对方做一切、给对方自己拥有的一切,有的跪地求被爱,有的卖身养男友。让人心疼的是,他们又总是“受伤”和“失败”,如歌所唱“有些人爱到变了形,结果落得一败涂地”。那简直是注定的,被依赖的人总是会逃会怒会嫌弃,实际上,神给了我们为自己负责的一切,我们不必再去依赖一个人,那样对人对己都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人的本性。
在这个过程中,黏人者压抑自己,他们生怕失去,内心随时紧紧地,所以他们不快乐。积累到一个程度,他们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带着对某个人或某个关系的失望和怨恨去不管不顾的任性,去“我就要!”,去“这是我的事!”。这是两个极端,前面是压抑自己,后面是不顾别人,都是注定受挫的,因为大家是一体的,忽略别人和忽略自己是一样带来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