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形攻击

(2014-02-16 09:35:02)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隐形攻击
 
    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并且,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 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击,一定会感到愤怒,并想还击。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这一点也不例外。但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中,弱势一方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还击,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分裂,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 但是,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势不能直接表达愤怒,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当暴跳如雷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家庭是隐形攻击常出没的地方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同时又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 然而,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
 
   其实,不管关系多么亲近多么特殊,当你对另一个人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攻击性时,对方会在第一时间产生一样的愤怒。即使许多人长大后认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为父母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 但只要细心就会发现他们还残存着愤怒,因为被攻击就会产生愤怒是人的天性。
 
    从这一点而言,民主的家庭营造的氛围,就远好于专制的家庭。并非说,民主的家庭没有攻击与被攻击。 其实,任何家庭都和社会一样,家庭成员很容易会侵犯彼此的空间,而愤怒也由此产生,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攻击与被攻击,而在于攻击产生以后。在于愤怒的情绪有没有被表达。
 
    在民主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均衡的,没有明显的强势方,也没有明显的弱势方。这样一来,愤怒一旦产生,他们就可以进行表达,并且,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表达轻易不会发展到摧毁性的地步。由此,因为心中没有郁积愤怒,这样的家庭也就不会有太多“隐形攻击”。
 
    尽管专制的父母、配偶或老板常压制对方表达情绪。然而,他们自己常会被激怒,因为他们发现,“无能”的孩子、配偶或下属常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些错误让他们暴跳如雷。
 
    其实,这正是对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我不能直接攻击你,但我有办法令你恼怒,这和直接攻击你也没什么两样。”甚至,被动攻击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
 
    被攻击,会愤怒。有了愤怒,一定会想办法表达。意识不想,潜意识就会做这个工作。不攻击别人,就会攻击自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一些人看似从不愤怒,永远和善,但你和他在一起却非常不舒服,脾气变得很糟糕,这是因为,这些貌似永远不生气的人实际上频频以被动攻击的方式攻击你。并且,因为被动攻击如此隐蔽,你好像没有资格实施回击。如果回击的话,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不能发力。此外,你还很容易内疚。毕竟,被动攻击者看上去是很无辜的。
 
    不过,我们不能轻易责怪被动攻击者,因为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几乎必然是他的愤怒被一些重要人物给严重压制了。譬如,孩子愤怒的资格被父母剥夺了,妻子愤怒的权力被丈夫给劫掠了。他们在这些重要的关系中形成了被动攻击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方式,然后将它带到了生活中各个地方。在专制情绪遍布工作场所和家庭场所的中国,被动攻击性格的人很多,以温和的姿态出现,但你能隐隐感觉到他们被压抑的和不健全的人格。归根结底,人的内心需要一种平衡机制,如果正常的途径被压制,那么就会发展出另一种途径。
 
被动攻击范例:
 
   (1)你和某个人在一起,他不断地打哈欠。你问他,是否累了或病了。他回答说不是,他很好。这时,你再 看到他打哈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和我在一起,你觉得是这么乏味和无聊吗?”于是,你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是,对方看上去会很真诚地对你说,他喜欢和你在一起。然而,他还是不断打哈欠。他哪个信息是真诚的?你无从判定,也无法还击。继续和他在一起,你不情愿,但离开他,好像你又有内疚感。
 
    (2)你的同事很健忘,他总是耽误重要的事情。你请他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他向你保证没问题。然而,第二天你向他索要文件时,他却说:“实在对不起,我把这件事完全忘了!我现在马上去办。”他看上去是真诚的,他现在满怀歉意地去补办,但是,你的事情还是被耽搁了。重要的是,他一再这样做。
 
   (3)一个14岁的女孩,有一个小她6岁的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父母原本对她的爱几乎全部转移到弟弟身上了,对她非常忽略。她渴望父母的爱,但她不敢表达,因为父母对她很不耐烦。因此,她心中很不高兴,但她不敢表达对父母的怨气,因为她担心一旦表达了,可能连目前的爱都得不到了。于是,她争着做家务,争着照顾她无比嫉妒的弟弟。然而,她总是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洗衣服时,她不是把各色衣服混到一起令它们相互染色,就是忘了晾衣服。做饭时,常把饭菜烧糊,还很容易摔碎碗碟。照顾弟弟时,她刻意对弟弟好,弟弟就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总之,她非常尽力地去做各种事情,但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其实,她的这一切“无心之失”都可能是被动攻击。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喜欢使用被动攻击。正如维雷娜卡斯特在《怒气与攻击》中所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你是否通过语言、态度、姿势等等伤害过别人,在这样做时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和颜悦色?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而自己并未意识到,那么,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你的自我定位是否出现了偏差,你同别人的关系有哪些不正常。
 
10句话提示对方隐藏敌意被动攻击
 
1、“我现在很冷静!”
   被动攻击者不会坦白地表现敌对的情绪,而是否认愤怒的感觉——他一边坚持自己“很冷静”,一边却怒火中烧。
2、“好吧。”“随便。”
   满心不悦地退出争辩,是被动攻击的基本策略。人们相信,直接地表达愤怒是不好的,所以用这两句话间接表达不快,同时切断和你的直接情感交流。
3、“快了!快了!”
   口头上答应,却迟迟未见行动。例如,你叫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他答应得很爽:“好的,马上!”但却不见动静,很可能他在以被动攻击的策略来应付你。
4、“我不知道你现在就要啊。”
   一般人拖延的只是不喜欢的任务,而被动攻击者是拖延大师,用拖延来折磨别人,或者摆脱苦差事,而不会直接拒绝。
5、“你样样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
   除了拖延,更复杂的被动攻击策略是按时完成任务,但完成的质量却不是你所希望的。例如,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很马虎,老公给不喜欢牛排的老婆做一顿美味的牛排,员工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上严重超支……这些情况下,你去批评他,他不但为自己辩护,还反过来指责你不懂变通,或者过分追求完美。
6、“我以为你知道啊!”
   被动攻击的最高境界是特意“疏忽”。为了表达愤怒,他故意不告诉你一些事情,让你很不好过。你质问他为什么,他就推说疏忽来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而背后却在幸灾乐祸。
7、“放心吧,很荣幸为您服务。”
   在客服部门,经常能够见到貌似很关心你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客服电话中听到超级有礼貌的声音,向你保证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表面上,客服代表的态度是合作的,但要留意笑容后面的怨气——一转脸,他就把你的申请扔进废纸篓,或者在你的申请表上重重地盖上“不予受理”。
8、“以你的能力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被动攻击以这种绵里藏针的恭维给你最深的羞辱。类似的还有“不用怕,即使到你这个岁数还可以箍牙嘛”、“其实有很多男人喜欢肥妹的”,你听了这种“安慰”,心里是什么滋味?
9、“我只是开玩笑啦。”
   挖苦是公开表达敌意的常用手段,但过后又要拐弯抹角显得很得体。如果你不高兴了,被动攻击者就会装出一副可怜相:“一个玩笑而已,你不会吧?”
10、“不会吧,你这就生气啦?”
   被动攻击者很善于在打击完别人之后,看着对方暴跳如雷的样子,自己还能保持镇定,或者伪装成惊奇的样子。实际上,他正在乐呵呵地看着你情绪失控,反过来还说你“反应过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共时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