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掘无限自我

(2014-02-11 09:56:02)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发掘无限自我
        只有在我们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不是由任何一个扣在我们头上的帽子所组成的时候,自由和幸福才会出现。我们就是我们刚刚出生没多久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本身,这个生命像是海洋,有着独具自己特定形状的个性浪花。

 

    我的小女儿到了这样的一个年龄,她会不停地大声宣告,“我是格雷琴(Gretchen)。”她已经把她的名字和自己融为一体。现在,她的整个存在和“格雷琴”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很快地,她会开始补充这张“我是...”清单。她可能会宣称,“我是...一个女孩子,爱吃巧克力者,妹妹,学生,女儿,孙女,朋友,科利尔(Colier)家族的一员。”在这之后,她还会继续补充说,“我是...金发美女,运动员,佛教徒,音乐家,美国人,纽约客...”再之后,她可能会她的职业,她的种族,她的性取向,她的政党,她的恋爱关系,她的心理成长史,她的个人记忆(personality memories?)。当我们随着人生的脚步继续前进的时候,我们说道我们所是,视自己为其中一员并与之等同的那些东西——这张清单会变得无限长。
 

    所有这些身份证明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认为自己所的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都必须为之辩护。在我们的身份清单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没有问题。正因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且我们所听所看均以保护我们所是的身份为目的们因而再也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来真正地看待或者邂逅这个世界。每当我们给自己增加一个身份或者扣上一顶帽子,并且设想你的自我就是这些东西的时候,埋在这些身份之下的我们,就会随之变得更小,更受束缚,也更脱离我们的大我。
 

    目前为止,在我女儿的眼里,她主要还“格雷琴”。然而,仅仅一个名字,还没有达到成为负担的程度,因为名字还不需要进行多少辩护。如果别人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我们并不会把我们的自我体验为处在危机之中,这部分地是因为名字并不是我们进行辩护的起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份变得愈加根深蒂固,愈加埋葬真我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风险就会更大,我们需要辩护的东西就会更多。如果我们之所不可分割地与某种特定的意见联系在一起,那么,不赞同这种意见的人就是对我们的存在的威胁。如果我们某种职业的一分子,那么,丢了这份工作,我们就丢了自我。如果我们某一政党的成员或者这种那种性取向,那么,我们碰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整个生存似乎受到了威胁。如果我们我们的恋爱关系,那么,恋爱关系结束的时候,我们失去的不只是这个关系,一起失去的还有我们的自我。如果我们一个有着巨大成功的人士,那么,在我们表现不佳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再自己。假如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我们的情感创伤,那么,使你快乐的经验就变成了对你的存在的威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就是我们的所想,所感,所为以及所关联的那些事物,那么,我们就总是处身危险之中,总是活在一种自我辩护的人生架构之中,其目的围绕着首先确保我们的身份幸免于难而转。这些东西都是造就一个充斥着恐惧与痛苦的人生的材料。
 

    只有在我们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不是由任何一个扣在我们头上的帽子(首先以我们的名字为开始)所组成的时候,自由和幸福才会出现。我们就是我们刚刚出生没多久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本身,这个生命像是海洋,有着独具自己特定形状的个性浪花。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以后,一个标签就贴在了我们身上,它以名字为形式,再往后的时候,我们就淡忘了自己其实是这个词出现之前的那个东西。因此,同样地,我们之所是先于我们接受的任何信念,任何知识,先于对其他事物的任何关系,也先于我们的身体成长为某一特定形状,或者我们所经历的任何历史。我们之所是,要早于我们故事的开始。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如何养育一个孩子,使他可以认同自己的个体性,包括他的经历,想法,感受,天赋,记忆以及所有描述他的那些东西,但是与此同时,他仍然保留着在后天的熏染之前所具有的原初存在这种意义上的自我?当我女儿对我说“我是格蕾琴!”的时候,我告诉她,没错,你是——并且——我们用来称呼你的那个名字也是“格雷琴”。尽管这对她来讲可能毫无意义,可是,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我们拿掉帽子并且意识到我们的自我本无帽子之前,我们需要先是那些帽子的总和吗?在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自我乃是汪洋大海之前,我们需要先是那朵独特的浪花吗?也许需要。然而,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尝试并且提供孩子以作为生命本身的原初自我,它摆脱所有的限制,以及所有需要维护的东西。同样重要的是向他们表明其存在不同于他们的所想,所感和所为的总和。保持与心灵深处的海洋,与那在一切后天熏染之前的存在的联系,最终会保护他们,以免陷入使人生显得以及感觉上受到威胁的那种维护自己脆弱身份的漩涡。

   给孩子指明他们根本上之“所是”,那种甚至在他们名字之前就为他们所是的生命力(life force),这就像是赐给他们一条面包屑(注释1)之路,由此他们可以回归真我。可能发生的是,他们一路走下来必须穿过并且最终甩掉那为数无限的“我是某某某”。但是,尽管如此,不论孩子多么幼小,明智之举是给他们提供通向本真存在的请柬,这个真我隐藏在我们原初的名字以及紧随其后的所有其他名号之后。如此一来,我们为他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他们可以记住并且知道他们的真实自我,他们最根本的实质,无限,不灭,不变,不需要任何辩护,而且比仅是一堆帽子之总和的自我要广阔得多!

 


注释1:来自童话故事“汉赛尔和格莱特”,当汉赛尔和格莱特穿过森林时,不小心迷路了,但是他们发现在沿途走过的地方都撒下了面包屑,让这些面包屑来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