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只能赢”
(2014-02-11 08:51:25)
标签:
0635-8238100曹晖曹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
分类: 心理故事 |
孩子为什么“只能赢”
1、孩子只想争第一,肯定是有其“历史背景”
这个“历史背景”往往跟父母本身有关。要么是父母有意无意间给了孩子争第一的心理暗示,要么是父母给予孩子关注太少,导致孩子缺乏被认同感,凡事争第一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赢得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2、孩子从小在赞美中成长,缺乏合理的批评,心理很脆弱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你太棒了”、“你真聪明”,赞扬之声泛滥无敌,父母总是把孩子夸得太强、捧得太高,让孩子产生错觉:我什么都会,我什么都行,我最厉害,我最聪明……久而久之,孩子只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一旦不如意,就会失去心理平衡,精神防线崩溃,无法面对失败。
3、父母包办代替,孩子没有自己经历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机会
孩子自己想叠被子,兴致勃勃,手忙脚乱,妈妈却说:“你这么小,哪叠得了这么大的被子,妈妈来弄,你去玩吧!”孩子自己想洗小衣服,妈妈说:“你哪里洗得干净,我来吧!”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务,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没有机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想办法解决困难。父母的好心,让孩子丧失了尝试的机会和努力的欲望,这绝不是帮助!这只能使孩子遇到挫折时无法承受,耍赖、逃避、退缩、放弃。
4、父母排除一切干扰,打造一帆风顺的环境,孩子缺乏适应力和抗挫力
父母总是希望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尽量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从小便是一帆风顺、养尊处优,没有磨难。当面临别人或者社会施加的压力时,孩子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失败,又怎能“输得起”呢?
怎样才能让孩子“输得起”
1、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
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进步就是收获
3、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
4、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竞争,尝试“输”的滋味,父母不能总是“让”
刚开始,父母可能会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不能总是“让”,孩子绝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必须有一些输的惨痛经验,必须亲身体会一下内心的失落,这时,父母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输赢很正常,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
5、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增加认识,积累经验
前一篇:妈妈们,请坦然面对自己的“坏”
后一篇:孩子逆反还是父母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