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2014-01-24 10:06:52)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http://cnc.qzs.qq.com/ac/b.gif
                                                 ———李肇星夫人秦小梅谈教子
   
      
李禾禾是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儿子,他于2001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而后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对于教育,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禾禾5岁时,秦小梅女士的一位朋友遭遇了重大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哭诉。秦女士就安慰道:别哭了,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之后不久的一天,李禾禾的幼儿园老师对秦女士说: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禾禾就会走上去劝人家,说不要哭了,马上就到星期六了,马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还一边给小朋友擦眼泪。秦女士一听,一下子明白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印在了禾禾心里。

      还有一次,秦女士在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一词。第二天,秦女士在给禾禾顺手递东西时,禾禾竟然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两件事情,秦女士意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孩子接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妈妈千万不要低估身教的力量,妈妈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没错,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不是用大脑思考的过程,而是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并自然表达的过程。他感受的源头是父母,特别是妈妈的行为习惯。妈妈的言行举止什么样,他就感受到什么样,自然表现出那个样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我们能做出好的榜样,不用要求男孩,他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即使我们把嗓子吼破,他都不会服从。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根本用不着大吼大叫地去要求他、控制他,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

      务必要重视身教的力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没错,身教虽然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最有力度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的爱好就是读书,如果每天有2个小时没有读到书,他就会觉得很难受。原来,阅读是他妈妈的一大爱好,妈妈每天一有空就会读书。她从来没有要求男孩读书,可是男孩自己就爱上读书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有时间就看肥皂剧的妈妈总会吼叫着催促男孩去学习,可是一有时间就读书学习的妈妈,不用催促孩子,他自然就去学习了。所以,教育的真谛无他,榜样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立志把吼叫教育转变成榜样教育

      帮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赵刚总喜欢给同学起外号,大家都不喜欢他。原来,他的妈妈在家里提起邻居、同事或朋友的时候,都是以代号相称,很少称呼对方的名字。于是,赵刚觉得给同学起外号,也是很正常的。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好坏、是非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并不知道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他看我们说了、做了,就认为这是合理的,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获得的。

      如果妈妈爱撒谎,就别指望男孩能够诚信做人;如果妈妈不孝顺父母,也别指望孩子将来会孝顺我们;如果妈妈总是冲别人吼叫,也别指望孩子能够柔声细语地对父母讲话……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