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十一”消费狂欢应告别草莽状态

(2013-11-11 09:48:20)

李妍  11月9日《潇湘晨报》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盛宴又将到来,从10月乃至更早的时候,备货、宣传、物流,商家们一早就开始为“双十一”备战。消费者的备战也在进行中,然而,临时提价、商品超售、快递变慢递,却也成为所有摩拳擦掌的网购拥趸们最担心的三件事情。(11月4日《北京晨报》)

   毫无疑问,“光棍节”最幸福的人,不是那些在“光棍节”找到对象成功“脱单”的人,也不是趴在网络上疯狂刷卡购物满足消费欲望的人,甚至不是那些穿行在马路上忙忙碌碌的快递员们,而是那群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电商们。

     且看近几年电商“双十一”的销售数据:2009年,仅27个品牌参与淘宝的第一个“双十一”促销,当日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到了去年,仅天猫方面参与活动的商家就超过一万家,当日成交额超过191亿元,而全部电商的成交额预计超过300亿元。更便捷的交易,更低廉的价格,让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电子商务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双十一”的消费狂欢,正是这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典型缩影。

     不过,电子商务的快速扩张也是把双刃剑。由于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国内的电子商务行业,普遍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只能通过血腥的价格战来攻城略地。这种粗放的成长模式,使得电子商务行业无论在客户体验、服务品质,还是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都难以让消费者感到满意。   

     比如,在近几年的“双十一”和其他节庆消费狂欢中,有消费者就发现,恶性的价格战很多时候,正在变成一场损人不利己的闹剧:有商家先提价再促销,价格促销“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厂商借机放出存货;还有一些店铺售卖的商品超出存货量,却依然在销售;加上网络交易暴增后支付平台不堪重负,物流爆仓快递变慢递等问题,消费者在这场购物盛宴中,其实并没有真正获利。相反,由于过度追求价格竞争,在恶性比拼背后,价格欺诈行为难免。造势过大的“双十一”狂欢,正在逐步降低电子商务行业整体的信用度。

     一个行业要真正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纠偏恶性竞争,提升消费者体验,终结野蛮生长的草莽状态。让消费者获利,其实也是让整个行业受益。这就不仅需要电商行业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规则范围内践行消费者权利,也需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就在上个月,最新修订通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了大量规范网购的内容,其中“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最大亮点。虽然该法规明年才开始正式执行,但随着“双十一”临近,不少电商已开始提前兑现“新消法”,更有不少电商在支付平台建设、物流配送方面,做出了更多的改善与努力。这或许正可以看做电商行业在市场与法治的双重压力下,告别草莽状态的一种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