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阅读时代更应谨遵传播伦理

(2013-10-11 12:28:43)

李妍

在这样一个缺乏耐心、浮躁轻率的浅阅读时代,一个标题对大众的辐射传播效应,往往可能超越一篇采访扎实的新闻。近日,一条题为“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是高速路拥堵主因”的新闻,就在网上激发了一场热闹的口水仗。

许多人凭借常识判断认为,车辆太多、道路相对较窄,驾驶员胡乱加塞、超车等不文明驾车习惯,都可能造成道路拥堵。至于“开车时发微信刷微博”,则显然是造成道路拥堵的众多原因之一,但却并不足以构成主要原因。正因为此,“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是高速路拥堵主因”才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口诛笔伐。

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仔细阅读报道原文,一线交警有关交通拥堵的表述其实是:事故频发除车多之外,很多司机不文明驾驶也是主要原因。“有的司机开车时精力非常不集中。堵车的时候玩手机、刷微博、发微信,一边走一边拍的人也不少见;再加上经常有人乱并线,后车一个不注意就撞上。然后,这个事故又会再造成后边加倍堵车,恶性循环。”

交警的意思很明确,交通事故频发,一是因为车多,二是因为诸多不文明的驾驶习惯。但是,网站在转载这条新闻时,却刻意回避了这些原因,而是将“发微信刷微博”这一与时代潮流切合的元素单独拎出来,断章取义地归为“主因”。难怪公众看到这样的标题,会陷入认知陷阱,把此结论认定为又一雷语事件,造成误解。

不得不说,进入如今碎片化阅读时代,给一则新闻包装上可读性强、紧跟时代的好标题,无疑会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并且,随着读图时代、读题时代的来临,公众的阅读时间日益紧缩,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媒体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更敏锐地把握读者的兴奋点和新闻价值点。但越是在这样的浅阅读时代,就越要求媒体谨遵传播伦理,忠于新闻报道原文,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准则,不无中生有,不为了点击率而肆意渲染或夸大言辞,不自作聪明,不画蛇添足,避免断章取义伤害新闻真实,也避免一味迎合趣味、制造噱头伤害媒体公信。浅阅读时代实际也对媒体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抓住新闻眼和兴奋点,在标题中用最准确、精简的语言,对大众做有效的信息传播。

媒体传播需要谨遵职业伦理,爱惜自己的羽毛,公众也有必要反思那种“不究原委,急于表态”的话语方式。在这次“发微信刷微博”事件中,但凡有人静下心来认真读完原文,恐怕也不会让铺天盖地的情绪发泄淹没了理性判断。须知,任何有效的意见表达,也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离开新闻真实,意见表达就会成为无根浮萍,这不仅无助解决问题,也可能堵塞意见表达渠道,扼杀真正有洞见的发声,关上理性对话之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