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日记:一起来看连续剧

(2013-06-23 15:59:44)


李妍/撰

城管的连续剧

城管是个好演员,城管的故事能演成连续剧。
上周,延安城管脚跺商户头部一事,剧情曲折离奇,让人拍案叫绝。最开始,“城管暴踩商户头部”,原本只是城管耍狠的动作片;随着事态演进,临时工、城管大楼、城管局长开豪车逐渐成为新闻主角,这充其量也只是一部按剧情发展的常规生活片:然而,一封扑朔迷离的“被踩商户道歉信”横空出世后,整个剧情却陡然推进成了悬疑剧。尽管道歉信究竟是谁捉刀,在被踩商贩忽左忽右的声明中,只能让公众“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但千万不要以为,有关城管的故事会就此搁笔。

就在延安城管事件曲终人散之际,武汉城管又马不停蹄上演城管故事第二季——无间道。

“城管捞外快,占道摆地摊,换了马甲我也认识你!”,15日,武汉网友一封发帖爆料拉开了故事序幕:洪山区城管局一城管员,白天作为执法者在街道巡逻、检查乱摆乱放,晚上则化身为练摊小贩,在路边摆摊卖茶杯。
平时威武执法的城管竟然也沦落到摆摊为生?两种分裂的角色扮演,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早出晚归为稻粱谋的人们,特别容易对这“两种人生”感同身受,平日印象不好的城管们,似乎也在这样的剧情中悄然转身。剧情至此,凡夫俗子们为之感动,《南方都市报》甚至将之与北大那些深藏不露的保安们作类比,在大众看来,城管也可以书写这个时代底层的励志故事。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随着武汉官方逐渐披露信息,一个狗血的剧情逐渐浮出水面。围观者得到了以下信息:摆摊者确为正式城管,非临时工;摆摊城管意在“换位思考”、“体验执法”,并写就了数万字的摆摊日记。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官方展示了这些有情节、有细节、有感情的摆摊日记,“城管摆摊背后的故事”跃然纸上。

“体验执法”是个好包袱,一抖出来相声界都要礼让三分。也难怪这“无间道”,不仅剧情曲折,主题升华,夹叙夹议之际还不忘继往开来。或许正因为剧情太离奇,连@人民日报的官微都忍不住插一句:日记从头到尾都是同一根笔写的,更遑论疑窦丛生的公众,会怀疑这只是武汉城管用心良苦的形象工程。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形象工程,只要真的致力于营造一种和平的执法氛围,而不只是热衷于制造花架子,倒还真是好事。为了做出判断,@新京报不惜掘地三尺,挖出《武汉城管的那些事儿》,竟发现“眼神执法”、“送玫瑰执法”、“卖萌执法”、“举牌执法”……无一不是这里的创举。看来,热衷角色扮演,尽管算是柔性执法的有益尝试,但究竟能不能让城管感同身受,继而影响其执法风格,尚难预估。有没有实效,还是问问武汉当地的小贩吧。


替罪羊的连续剧

鉴于各单位一出事总爱拿“临时工”说事,最近的搜狐专题给出了一个小忧伤的标题:中国临时工的忧伤。文中说,中国临时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享受着最少的权利,承担着最重的责任,拿最低的工资,没有三险一金之类保障,但一出问题就被推出来当替罪羊。临时工就是新时代的免死金牌。

“临时工”如此“神通广大”,也引来新华社的“‘临时工’三问”:到底有多少“临时工”?为什么“惹事”的都是“临时工”?“临时工”何时能真正成为历史?他们系统梳理了“临时工问题”,以图终结这段公案。

不过,“临时工”的炼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想终结“临时工现象”,恐怕还需要直面一些问题。据记者调查了解,城管、交通、治安等部门,是“临时工”的集中地带。有的地方其正式编制人员与“临时工”的比例一般都在1:3左右,多数“正式工”一般从事着相对清闲的工作,而大量“临时工”则被安排到脏、累、危的工作一线。《京华时报》就细心观察了这些部门,发现它们都是直接与不特定群众打交道的部门,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棘手,处理不好又容易引爆干群之间的矛盾问题。面对那些事难干又必须干,同时也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怎么办?找临时工。这才是某些人、某些部门处理问题的“智慧”。


实践也一再证明了他们的“智慧”。事让临时工干,责让临时工扛,矛盾问题让临时工面对;官让正式工当,福让正式工享……逃不尽的责任,享不尽的好处,临时工又怎么可能从一些单位和部门退出,又怎么可能终结临时工历史?

当临时工成为“替罪羊”的代名词,“临时工”这个词算是彻底毁了。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智慧在被曝光后,有关单位会放弃“替罪羊”思路,走向光明坦途。熊培云在《寻找替罪羊》一文中就说:“替罪羊”其实是舶来品,然而寻找替罪羊的现象,却贯穿了人类的历史与文本,不分古今国界。按照这一规律,尝到“替罪羊”甜头的有关部门,只可能“毁词不倦”地把替罪羊的连续剧写下去。

这不,前段时间发生在郑州的“警方抓嫖误抓且殴打女警”事件有了最新进展,郑州警方“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称:当日带队的中队长常大云已被免职,当日殴打被误抓女警者为警校实习生。该人士还表示:涉事中队长事发后“天天以泪洗面”,“非常失落”。


实习生未必代表正义,所以不守规范并滥用权力也有可能。但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就敢如此嚣张霸道,敢问,这是不是从派出所日常执法中耳濡目染的?临时工”地位不高,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但实习生在一个单位甚至比临时工还弱势,比临时工更临时,会不会成了轻易背黑锅的?

看来,有关单位需要太多“替罪羊”,“临时工”明显不够用了,所以,这次只好选择了“实习生”。只是,每个进入工作岗位的员工都可能是曾经的实习生,所以还是求求有关部门,千万别再毁了“实习生”这个词啦!



高温的连续剧

据说最近举国上下掀起一场悼念潮,因为:热死了!南方闷热北方高温,微博网友纷纷吐槽,比比谁的家乡热。段子如下:“成都某大学一学生今天在操场摔了一跤,最终被校医定为三级烫伤……”,“碰到一黑人哥们,问杭州怎么样?黑人哥赞美道:城市很美!随即又哭丧着脸说道:就是太热了,我都想回非洲避暑了!”,“武汉热干面不用煮了,买不到生鸡蛋了,衣服洗完可以穿了,汽车发动不用点火了……”,“长沙将上演重口味写实电影《全城热死》”……

据报道,18日,我国经历了今夏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黄淮、江汉、重庆等地的最高气温均超过37℃,局部地区可能突破40℃。19日,“热情”依旧不减……高温考验下,各路神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武汉,学生直接祭出避暑利器——有人买回了充气泳池,在宿舍里浸泡冲凉;有人用85个空饮料瓶自制水床;更多人图省事,直接睡到了开阔通风的天台上……

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是一天炼成的。在如何避暑这件事上,之所以学子们能够如此霸气侧漏,恐怕与学校的公共设施配套不到位也有关。“宁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愿在电扇下笑”,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笑谈。酷暑当头,有吹着空调办公的幸运儿,就有在街上奔波劳碌、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甚至迄今仍然装不起空调的人。真心希望在这样的时刻,公共部门能够做好高温救助,防暑小知识小贴士不可少,但类似高温津贴、高温停工的措施,也应做到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就介绍,这次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从18日开始,随着副热带高压南移,河南、山东基本“逃离”高温行列,但长江以南地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高温天气。看来,高温还将上演连续剧,只是但愿在酷暑之下,每个人都能在公共政策庇佑下,一边凉快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