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粪“海南开房案”真相勿忘隐私和尊严
(2013-05-17 15:05:48)李妍
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案”在舆论关注中掘进,嫌疑人被批捕的同时,有关此案的更多细节被媒体披露。无论是女生自述开房经历,还是家长公布带血内裤,接二连三带孩子做处女膜鉴定,追问医检报告,原本应该深藏内心的苦痛经历,让人目不忍视的伤口,就这么一步步揭开给众人看这像极了一场无奈的倒逼。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此前当地官方披露的一些细节,与家长了解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对称。出于对真相和案件走向的焦虑,加上舆论锲而不舍地“扒粪”,家长或才选择通过媒体详尽公开案件证据与细节,用自我剖白的方式,完成自我拯救。
比如,官方曾经披露的“女生主动联系校长”,就曾引发会否将罪行判定导向“嫖宿幼女罪”的担忧。再比如,目前的医疗鉴定争议,也让人担忧,处女膜是否破裂的鉴定结论,会不会成为罪行判定、量刑轻重的准绳?
正是出于这些忧虑,大量让人感到难过与不适的证据、细节隐私,才被扒粪出来,公之于众,成为谈资。很显然,对仍是未成年人的受害者来说,当网络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处女膜、受害女生内裤、开房细节等与受害人隐私相关的消息,她们的精神和心理无疑会承受无以复加的压力,二次伤害在所难免。据说,在听说处女膜破裂的消息后,一位13岁的受害女生每天都哭诉不想活了,她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这个社会,怎么再去做人。对这些受害女生来说,身体上的侵害本已让身心严重受创,而到处流传的隐私证据与细节,则更会对她们造成致命打击。
人们当然期待真相,但真相披露,却不应该侵犯受害人隐私,甚至给未成年受害者带去二次伤害。扒粪隐私,隐私变谈资当适可而止,但同时,当地部门也应该正视这背后的问题,正视这种焦虑情绪。对任何公共事件,公共部门都需要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去以经得起推敲的事实真相,审慎地公布信息,从而避免人们陷入真相焦虑。当然,案件本身是否还存有其他未知的黑幕,是否还有其他犯罪嫌疑人,仍需要司法机关去调查、深挖,给出公正、公开、透明的答案给公众交代。
无论如何,对这起“海南开房案”来说,与案件有关的受害人隐私,都不应该成为舆论过度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对案件的罪行判定,也不应过分纠缠于处女膜是否破裂之类的隐私细节。如一些法律专业人士所说,在过去《刑法》理论界,以及上世纪80年代最高法院的《刑法》司法解释,都明确提出,针对幼女的强奸的犯罪,只要性器官有接触,就构成强奸罪的罪名,针对幼女强奸犯罪的标准和成年人强奸犯罪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当地曾在通报中以处女膜有无破裂做事实判断,或许并不妥当。
现在,涉案的陈某和冯某已被检方以猥亵儿童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到底是强奸罪,还是猥亵儿童罪,仍需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人们期待司法机关能够以真相为基石,以法律为准绳,给出更客观、公正的答案,但受害者被伤害的隐私细节,也切忌被盲目拿来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