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度不是公共责任缺位的借口

(2013-01-15 16:47:36)
标签:

杂谈

 制度不是公共责任缺位的借口

李妍

 

     央视《看见》近日播出《兰考弃儿》,针对兰考花两千万给财政部门建一个中心,但是却没有去给弃婴建一个福利中心的质疑,兰考副县长接受采访回应称,钱是一个条件,但制度更是一个条件,不拿出国家的规划,项目就批不下来,土地、规划等等都没有办法。目前,中国2853个县只有64个县城有儿童福利机构,比例占到2%。

      一场兰考大火,烧出了民间助孤的悲凉底色,也烧出了公共福利的体系漏洞。要堵上体系漏洞,制度建设当然是重要一环。兰考副县长说的国家规划、项目审批,想要表达的,无非也是公共福利建设需要依托制度前提这个道理。
      这或许没有问题。要让孤儿们拥有温暖无忧的安乐生长环境,当然需要公共财政去支撑,但公共财政的审批使用,也需要过程。正是这样一个等待的漫长过程,让众多孤儿只能流落民间,用一种“命如垃圾”的悲壮方式倔强成长,至于命运死活,只能听天由命。
        很多时候,所谓制度问题,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坐等制度落地,而公共部门在其间却难有实际作为的状态。就像兰考民政部门表现出来的那样,在袁厉害收养众多孤儿期间,当地民政部门虽曾申请建立县级福利院,也曾对袁厉害提过改善环境的要求。但福利院选址还未完成,火灾就已发生;至于过问,则更多只见公共部门对袁厉害单方面提要求,却难见公共救助有实质介入,更不要说从人性、人情等方面,为民间助孤做考量。这就难免让公众生疑:“你们觉得她条件不行,为什么不能够给她提供一个房子,或者帮她找一个比较宽敞,比较舒服的地方,如果只向她提要求的话,那不是只能给她压力和为难吗?”
     制度从来都不是懒政的借口,公共福利建设需要制度作为前提,但制度能够切实落地化为民生福祉,更离不开公共帮扶的意愿与决心,脱不了公共行政的人心与人性。兰考副县长最终承认,并不仅仅是钱和制度,政府的公共担当意识缺失,更是兰考大火事件中需要反思的问题。制度落地,固然需要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行政只有以主动意愿,提前于制度,积极介入公共事务,才能让人看到政府施以善政的决心,表达关怀的责任。一项制度,只有真正融入了责任、决心、人性等因子,它落地的过程才不会成为一种生硬的着陆;制度问题,才不会成为政府推脱责任、漠视民情的借口。
      制度落地需要等待,公共责任却不能缺位。不仅不能缺位,很多时候,公共部门的责任意识与行政伦理,正是通过对每个具体而微的个体的人性尊重与人心考量,才体现出来的。如今,兰考政府对民间收养已经开始俯下身去,“一起来讨论和商量民办公助的方式”,“如果个人愿意,在能力范围内也可以考虑个人收养几位已经有感情的孩子”。这是公共行政对民情、民意的应有转身。而那些其他依然困在钱与制度问题上,踟蹰不前,顾左右而言他的地方部门,又该如何反思自己的行政伦理与公共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