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就能为国产奶“历史最好”背书吗

(2012-06-12 23:22:49)
标签:

杂谈

6月11日,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回应消费者对乳制品“历史最好”说法的质疑。他称,乳制品质量抽检99%以上合格,从时间纵向看的确是历史最好,乳制品企业三年整改成就显著,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质疑。宋昆冈还坦言,“其实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6月11日 中国网)

自从2008年毒牛奶风波之后,在食品上“怀疑一切”,几乎就成为了人们的思维惯性。牛奶,本来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如今却被搞成“过街老鼠”,人人避之不及。它的轰然倒塌,不仅让无数公众变身化学家,更把人们无可奈何地引向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新风尚:农夫、山泉、有点田。这种情境下,乳协理事长抬出乳制品“历史最好”的宏论后,又把自己的“孙子”拿出来为国产乳品质量背书,难怪引发网友激烈吐槽。

国产乳制品质量是不是“历史最好”,行业协会说了不算,“孙子”喝了也不算。产品优劣,市场自会做出明智决断,市场不认可的奶粉,“历史最好”的评价只能成为红口白牙的申辩,沦为笑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历史最好”当然最好拿给历史去评判,而放到当下的语境中,人们最在意的不是纵向的“历史最好”,而是横向能否达到“全球最佳”。倘若最底线的“健康安全”都做不到,“历史最好”就只会让消费者权利成为无根浮萍,而用“孙子”背书,不仅让乳业安全再无赌注可赌,更可能沦为无底线的掩过饰非。

某种程度来说,人们当然相信“以身示范”的力量。据说在日本某酒店,清洁工从马桶中舀出一杯水一饮而尽,以此证明马桶刷得够干净。现在,乳协理事长祭出“孙子喝国产奶”,以此证明“乳制品企业三年整改成就显著”,达到“历史最好”。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为何消费者仍然不买账?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当下的中乳协很大程度已经沦为了企业的附庸,失去了根本的公信,因此很难独立行使作为行业协会的社会组织功能乃至监管权力。尤记得,“毒奶粉”事件过去不到数月,该协会就曾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乳制品行业已走出低谷”,“我们可以告诉国人和广大消费者,目前国产乳制品的质量是好的、安全的”。话音刚落,国产乳业却又丑闻迭出。没有底线地为国产乳业张目,最终让他们的公信如同国产牛奶一般,一步步在公众心目中滑落。

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公众权利与安全背书,反而转过身去,为问题奶粉摇旗呐喊。这种情境下,就算国产奶粉达到“历史最好”,“三年整改成就显著”,就算“孙子喝的是国产奶”,也逃不开人们“‘历史最差’时,你们在哪儿”的诘问。当乳品国标尚且陷入“全球最差”的争论中时,宣称乳制品“历史最好”,就像硬币的另一面:“历史最好”注定难以掩盖“全球最差”的窘境,就算祭出“孙子”,恐怕也无法为乳业质量安全背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