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校园停车命案审视公共交通伦理

(2011-12-07 12:59:18)
标签:

杂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由汽车滋生出的暴力事件,开始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从被网络调侃的“我爸是李刚”河北大学车祸案,到引发国人激烈论争的药家鑫案,及至人大代表酒驾逆行撞人,却骂伤者是穷鬼等事件……汽车车轮驶过之处,俨然处处烽烟弥漫,戾气横生。现在,又一起由汽车而起的冲突在平静校园乍起,不幸的却是,那条置身其中的生命却没能从这种戾气中逃出生天。
        12月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清洁工死亡。据微博透露,事发原因是男生驾驶奥迪来接女友,将车停在消防通道,阻碍清洁员收拾垃圾。目前,2名涉案学生已被警方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12月6日《新京报》)
        不管从什么角度解读,也无论人们从肇事学生背后如何深挖及想象,隐藏其间的权力与财富可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依然是,一场小小的停车纠纷,却引发了学生与清洁工的互殴,最后竟以清洁工死亡的惨烈,来为如此小纠纷引发的大事故提供注解。这就不仅只是校园戾气所能够阐释的问题,更多的,恐怕还有一种潜滋暗长的畸形伦理与价值观,引导着这样的悲剧。
         很多时候,生死故事,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但引发这种妄念的,却总是那些被某种价值所引导的暴力魔鬼。透过那些含糊不清的社会背景猜测,我们在那些动辄因为小纠纷就引发大事故的交通纠纷事件中,看到某种要命的伦理价值观正在形成:那就是在公共交通伦理普遍匮乏的情境下,行人与驾驶者乃至驾驶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对立的情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不需要什么深层矛盾,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在这场校园停车命案中,尽管具体纠纷细节我们并不清楚,但厘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却也并不艰难。男生将车停在本不该停车的消防通道上,这不仅影响了公共消防安全,也阻碍了清洁员收拾垃圾的通道,于是双方因此发生冲突并最终导致互殴身亡。但是,将车停在消防通道上,或是随意停在行人通道口,不仅是缺乏根本公共安全意识的表现,也缺乏对行人行路权起码的尊重,这不仅容易引发行人反感,也是驾驶伦理匮乏的一种。正是这类违背公共安全乃至违背驾驶伦理的事件频发,让行人与驾驶者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将无数普通交通纠纷引向了悲剧。
            不得不说,在中国逐渐走向汽车化社会的路途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契合公共文明的汽车文化。尽管汽车已经开始在众多家庭普及,但更多时候,汽车在普通大众的心中,依然还像过往拥有马车与轿子一般,是财富、地位与荣耀的象征,尤其是高档轿车,更给予人们财富与权力的无限想象空间。
           正是在此基础上,驾驶人难免有一种开“霸王车”的心态,加之汽车驾驶人多是年轻力壮者,不按规则出牌、违背公共交通秩序,动辄开飞车、斗气车招摇过市、随意加塞抢道、不尊重行人路权随意停放车辆、随便闯红灯抢行而不顾及行人生命安全……这些不良的驾驶习惯,不仅恶化了公共交通生态,也引发了行人与其他遵守交通秩序的驾驶者的不满。于是,我们时常见到,两车因抢道引发纠纷进而斗殴伤人,也有路人划车、扎破轮胎的情绪化发泄时有见报。这些,都是公共驾驶伦理匮乏下,所引发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不能将校园停车命案,孤立地归结为校园戾气或是权钱背景下引发的暴力事件。而更应该想想,在逐渐进入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该怎样审视我们的驾驶伦理,又该怎样建立一种井然有序的道路生态,从而重建一种契合公共文明的汽车文化,而不是任由汽车驾驶伦理畸变,让戾气横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