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就了生命无法承受的沉重打捞
(2011-08-08 23:31:19)
标签:
杂谈 |
两年前,“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背后爆出的打捞公司“挟尸要价”,曾让无数人震惊不已。尽管事实终难被新闻调查抽丝剥茧,真相俨然已成迷局,但在生命面前,对生命价值和拯救生命的迷思,却远没有结束。人们渐渐明白,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有时不仅需要勇气、善心以及足够救援的能力,如何在生命价值与政府职责之间打开一条通道,也许才是我们面对生命救赎时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日,郑州一名市民溺水,当地的公益搜救队欲施救遭到巡防队员阻止。巡防队员要求打捞队出示“打捞许可证”,最终溺水者死亡。经调查,郑州市并不存在“打捞许可证”。巡防队称不能确定搜救队的专业能力,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予以禁止,同时否认曾要求其出示打捞证。(8月7日 中广网)
在“救人”二字面前,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孰轻孰重,往往让人纠结,这也是救人事件屡次泛起道德争议的根本原因。时间纵过百年,我们也还是能够惊讶地发现,很多人依然还是鲁迅笔下的小小看客一枚,品咂别人痛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对别人的救援冷嘲热讽,动辄阻挠。正是这样的行为,让本不计个人生命得失、挺身而出的公益专业搜救队,在救人阻挠之下,只能面对生命逝去回天乏术,徒让人性光辉黯然陨落。
任何时候,善心和义举都不应该被伤害,这是一个正常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当救援者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有能力救助那些命悬一线的弱者时,旁观者不说给予精神和行为上的支持,至少也不应该阻止救助行为的发生,这是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遗憾的是,阻止打捞溺水市民这类匪夷所思的事件,还是悍然发生了,而阻止原因“不能确定搜救队的专业能力,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予以禁止”,在面对公益搜救队的专业救援能力时,无论如何都难成其为理由。
尽管当地针对此事回应称,志愿者提出下水仅是实施“打捞尸体”而非“救人”。溺水者在志愿者到达前已经死亡。鉴于已有专业搜救队打捞尸体,巡防队拒绝了志愿者协助打捞的请求。(8月8日 中新网)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需要第三监督方,乃至当时在场的遇难者家属、公益搜救队去证实。无论如何,当地都不能自证其无罪,否则这样的行为也断不会激起溺亡者家属乃至公益搜救队的不满。而即便“打捞尸体”为真,在政府专业救援力量无力之时,拥有专业救援能力的公益搜救队主动要求介入帮助打捞,这样的义举也不应该被拒绝,否则,这种阻挠就难脱“打捞尸体”的垄断利益嫌疑。
在善心面前,不应该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这是南京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开始思考的问题。而在此次郑州阻止救人事件中,巡防队的行为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政府在此领域的公共责任缺失无力之后,有专业救援能力的民间力量积极介入其中,却受到权力阻止无法发挥其功用,以致救援者善心受到莫大伤害。这种对善心的损害,还可能不仅停留于此事件中,在此之后,善心受到损伤的人们在危难发生之时,会否因此徒增疑虑以致延误救人,会否任由冷漠蔓延,这也是此次阻止救人事件后公众不得不承担的负面效应。
与纷繁复杂的其他社会问题相比,水域施救打捞固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时间上却必须争分夺秒,它尤其忌讳阻止拖延乃至利益上的讨价还价。如果政府不能完成这样细节性的公共服务,那么由民间力量顶上,就不应该多有啧言,这也是起码的公共职责所在。无论如何,普通人的生命故事,都不应该无声地接受这种政府缺位乏力的精神重压甚至经济掠夺,如果不能就此完善救援打捞机制,促进民间力量在此中发芽成型,那么对生者与死者来说,无处不在的救援打捞无力,都会是一种折磨。
近日,郑州一名市民溺水,当地的公益搜救队欲施救遭到巡防队员阻止。巡防队员要求打捞队出示“打捞许可证”,最终溺水者死亡。经调查,郑州市并不存在“打捞许可证”。巡防队称不能确定搜救队的专业能力,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予以禁止,同时否认曾要求其出示打捞证。(8月7日 中广网)
在“救人”二字面前,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孰轻孰重,往往让人纠结,这也是救人事件屡次泛起道德争议的根本原因。时间纵过百年,我们也还是能够惊讶地发现,很多人依然还是鲁迅笔下的小小看客一枚,品咂别人痛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对别人的救援冷嘲热讽,动辄阻挠。正是这样的行为,让本不计个人生命得失、挺身而出的公益专业搜救队,在救人阻挠之下,只能面对生命逝去回天乏术,徒让人性光辉黯然陨落。
尽管当地针对此事回应称,志愿者提出下水仅是实施“打捞尸体”而非“救人”。溺水者在志愿者到达前已经死亡。鉴于已有专业搜救队打捞尸体,巡防队拒绝了志愿者协助打捞的请求。(8月8日 中新网)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需要第三监督方,乃至当时在场的遇难者家属、公益搜救队去证实。无论如何,当地都不能自证其无罪,否则这样的行为也断不会激起溺亡者家属乃至公益搜救队的不满。而即便“打捞尸体”为真,在政府专业救援力量无力之时,拥有专业救援能力的公益搜救队主动要求介入帮助打捞,这样的义举也不应该被拒绝,否则,这种阻挠就难脱“打捞尸体”的垄断利益嫌疑。
在善心面前,不应该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这是南京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开始思考的问题。而在此次郑州阻止救人事件中,巡防队的行为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政府在此领域的公共责任缺失无力之后,有专业救援能力的民间力量积极介入其中,却受到权力阻止无法发挥其功用,以致救援者善心受到莫大伤害。这种对善心的损害,还可能不仅停留于此事件中,在此之后,善心受到损伤的人们在危难发生之时,会否因此徒增疑虑以致延误救人,会否任由冷漠蔓延,这也是此次阻止救人事件后公众不得不承担的负面效应。
与纷繁复杂的其他社会问题相比,水域施救打捞固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时间上却必须争分夺秒,它尤其忌讳阻止拖延乃至利益上的讨价还价。如果政府不能完成这样细节性的公共服务,那么由民间力量顶上,就不应该多有啧言,这也是起码的公共职责所在。无论如何,普通人的生命故事,都不应该无声地接受这种政府缺位乏力的精神重压甚至经济掠夺,如果不能就此完善救援打捞机制,促进民间力量在此中发芽成型,那么对生者与死者来说,无处不在的救援打捞无力,都会是一种折磨。
前一篇:后郭美美时代,谁来审计红十字会
后一篇:还有多少捐赠游走在暴力慈善边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