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来拯救陷于泥石之灾中的人们

(2010-08-09 22:49:23)
标签:

杂谈

 

生活原本按既定的轨道,按部就班却又不乏期待地进行着,不期而至的天灾,却猛然打破了这种生活的梦想与宁静。当灾难越来越以不可遏制的姿态,强势入侵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又该如何立身于这个天灾频仍的年代?

 8月7日晚23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包括舟曲县城关镇月圆村在内的宽约500米、长约5公里的区域被夷为平地。截至9日16时07分,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共造成4.7万人受灾,137人遇难,已解救人员1242人,失踪1348人,紧急转移2万人。(8月9日新华社)

灾难过后,生命营救在接力。来自甘肃、四川等地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已迅速抵达灾区,积极投入到救援与群众安置的工作中;为解除堰塞湖险情,当地泥石流堰塞体也已成功实施了爆破;大量灾区急需的救灾和生活物资,也陆续运抵当地;驰援舟曲,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为拯救陷于泥石之灾中的人们,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经历了汶川震恸的人们,早已学会了对生命敬畏,对生活感恩。无疑,在这个时候,以最快的速度驰援拯救陷于灾祸之中的人们,就是最刻不容缓的事情。

但在救援之中,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比如,对于此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虽然确系天灾,但何以一场不到一个小时的大暴雨,就能引发一场入侵整个县城的泥石流?对此,国土资源部、甘肃国土资源部门等专家经现场查看和综合分析后,初步认为汶川地震的影响是导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9日新华社)除此之外,当地松软、较易破碎、风化程度较高的特殊地质构造,以及持续干旱后的降雨,也是灾难发生的重要原因。

特殊的地质构造以及汶川地震对当地山体、岩层的影响,足以让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悬在当地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舟曲尽管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但仍然不容忽视的是,泥石流的发生,与脆弱的生态系统不无关系。常年对大自然进行无度索取,不注重对植被保护,几乎成为一些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因。而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的舟曲,其自然生态则更为堪忧,这其实也为一些地质生态脆弱的地区敲响了地质灾害的警钟。特别是当整个舟曲县城处于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中时,在当地地质生态已然十分脆弱的情境下,对泥石流的防范也理应提升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人员疏散指引等公共服务的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在舟曲泥石流之后,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田廷山则表示,如果当地降雨持续,不排除还将发生泥石流的可能。(8月9日中广网)这让人们更悬心于后续救灾中的人员疏散、救援工作。当务之急,是在泥石流还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下,如何做好灾害隐患的监测、预报、人员疏散、救援、安置等救灾防灾工作。

而从长远来看,如何真正重新修复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在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山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人员疏散指引等公共服务的工作,恐怕才能真正拯救这些陷于泥石之灾中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