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劫贫济贫”是执法正义的黑色幽默
(2009-06-05 10:22:29)
标签:
杂谈 |
民众要求城管“人性执法”的呼声一直此起彼伏。近日,湖南长沙城管号称“全国首创的公示罚没物资去向”显然也在这样的“人性执法”之列。据了解,在这些罚没物资的去向中,蔬菜水果等易耗品被要求送到社会福利机构或特困户家中。(5月5日《人民日报》)
公示罚没物资去向、罚没物资被要求送到特困户家中,两相结合,城管公开、透明外加人性的执法形象跃然纸上———公示去向是对普通民众的“防腐”交代,捐助特困户是对城管人性形象的提升,从此角度来说,长沙城管此番行为显然已迈出了透明执法的一大步。只是,其公布的“罚没物资送到福利机构或特困户家中”的信息,却总让人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在金融危机席卷民生的语境之下,街角小贩身上刻画了越来越沉重的“活命”印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贩更是困苦求存人群的缩影。而城管人员为驱赶困苦小贩所罚没的物资,转而又投向社会所承认的福利机构或特困户,这本身就是一场建立在艰难民生之上的“劫贫济贫”,城管在此过程中所追求的执法正义,则俨然成为了一场并不高明的黑色幽默。
也许有人会说,城管将罚没物资送到特困户家中,总好过将罚没物资据为己有。但说这句话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认定城管罚没小贩物资是正义的。虽然依据目前城管的执法职责,其有权罚没无证经营的商品,但在城管、小贩冲撞激烈与当前经济危机民生艰难的双重语境下,仍然对小贩动辄收摊罚没的执法行为,显然让城管时刻挂在嘴边的“人性执法”陷入了某种悖论,既然要将罚没物资送给困难人群以彰显其人性,为何事前的执法就不能对同是困难人群的小贩更人性化一些?在城管执法冲突事件中,“市容”加之于民生之上的重量,早已不期然触及了民众生存的红线。而这,也正是当政者需要转换执政思维的关键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