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一元一客

(2015-07-17 13:20:28)
标签:

茶摄生活

保山板桥

百年茶馆

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

分类: 平淡平凡生活

百年茶馆 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摄影日记:百年茶馆 <wbr>一元一客
       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步行穿过北津街,在与青龙街交叉的十字路口,顿时没了叫卖声、没了赶集的人群,街上的繁华好似一瞬间消失了。古朴的房屋、锃亮的青石板路、百年的老店,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从前。
      在老街中段,一所不起眼的房屋前,“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桥百年老茶馆”的招牌格外显眼,这块巨大的招牌占据了门面的四分之一。
      茶馆门口烧水的灶台上冒着热气,墙面已被柴火熏黑,凹凸不平的地面被前来喝茶的人踩得光滑,人们面前的桌椅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58岁的万文凤是这个茶馆的第四代“老板”。她每天早上6时30分便起床了,从集市上买来茶叶,用锅煎好,烧好热水,一直到晚上10时30分,辛苦维持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忙活一天收入不过20元,不过赚不赚钱不重要,关键是不能对不起老祖宗。”朴实的想法一直占据着老人的内心。
      前来喝茶的老人们只要掏一元钱要一壶茶,便可背靠木板,在长凳上伸开双脚,和老街坊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兴致来了还会拿起二胡,在老茶馆里拉上几曲。76岁的杨大爷正在哼着《纺棉花》,“我在这里喝了二三十年的茶,现在每天都要过来坐坐。”
      “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营业。”万文凤老人说,很多时候,烧好水,客人来了自己泡一壶茶,把钱放到盒子里,店主在不在都没有关系。“头发花白的万文凤老人说,”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茶馆好好地经营下去,给老人们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
       据《板桥镇志》记载,青龙街长875米、宽8.6米,是板桥镇的核心区域。板桥自西汉以来就形成集市,明代徐霞客游保山时,将其称为“保桥孔道”“板桥街”。到民国时期,板桥集镇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加工集散中心。“逢甲巳五日一街,入市约四万余人,繁盛为全县之冠”“为迤西一大集市”,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马帮一度让这里异常繁荣。

      摘自《云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