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土掌房迷住摄影家
某年11月底的一天,一群来自北京的著名摄影家慕名来到了泸西县永宁乡的城子村。初冬的滇南,阳光仍是暖暖的,见不到冬天的迹象。当城子村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呆”了,怎么会是这样一个村庄,可从来没有见过啊!相机不离手、摄影包不离肩的摄影家们,立即选择不同角度开始拍摄。

城子村全貌

土掌房屋顶
城子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说起这个村,见多识广的云南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更不用说到过。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层层往上的土掌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从前一家可以串到后一家,再到左一家,就这样把整个村子连成一片,达数百家。每家的屋顶都是一个土筑的平台,可以成为自家或是后面一家的大阳台,是打场晒粮、纳凉聊天的好地方,各家各户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善。
每当玉米丰收季节,每家的屋顶上金黄色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好看。我们到达的时候,玉米大多已被装在巨大的竹编圆柱体内,这个圆柱形的容器,直径达两米左右,放置在屋顶的平台上,远远的望去就象一个个碉堡,列成一个阵容,成为各位摄影家镜头中的主角。
进到院内,斑驳的屋梁和年已久远的石柱、石阶足已说明房屋的历史,仍清晰可见的雕梁画柱,充满着汉文化的氛围。据专家介绍,城子村的房屋历史有300至500年,之前是壮族和彝族居住,汉族迁来之后,其他少数民族就迁居其它地方。从前的城子村有护城河和城墙,护城河现在还在,从村边流过,而城墙已不复存在。历史上,这里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整个房子的建筑风格从外形看还是彝族的风格,但内部装饰是汉族特色,可以看出这一建筑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摄影家们一进村子就被纯朴的民风所吸引,老人小孩子的日常生活都一一拍摄,一会用长镜头,一会又用数码相机,换了负片又拍反转片。他们说:“过去来云南很多次了,这次来之前本想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可到这一看,又被深深的吸引了。”还有的摄影家想单独留下,为城子村拍摄一个专题。

晨 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