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艺术欣赏07(隋唐时期-盛唐)

标签:
壁画敦煌莫高窟佛教石窟艺术 |
分类: 千年敦煌 |
敦煌壁画艺术欣赏07(隋唐时期-盛唐)
莫高窟在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东麓,在10-40米高,南北1680余米的断崖上蜂窝状散布着4-14世纪10 个时代的石窟750余个,最早者创建于公元366年,最晚者为公元14世纪营造,其间经历了1600余年的历史。据唐代圣历元年(689年)的碑文记载,莫高窟自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凿,至镌碑时已有窟龛一千余个,此后历代续建,亦有踏毁,由于敦煌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条件,现有相当的洞窟还完好地保存着,所以现存的石窟所遗存的壁画等史实文物是极其珍贵的。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200多个,分为隋代、初唐、中唐、盛唐、晚唐。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莫高窟第23窟 北壁西侧 《法华经变》药草喻品.雨中耕作-盛唐023-1
莫高窟第23窟 南壁《法华经变》北方民居大院023-2
莫高窟第26窟 接引佛026-1
莫高窟第45窟 内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七身组合)-盛唐045-0/0a
莫高窟第45窟
窟顶藻井及千佛
莫高窟第45窟 西壁龛顶
释迦多宝说法图
莫高窟第45窟 北壁《观无量寿经变》说法会045-3
莫高窟第45窟
北壁《观无量寿经变》说法会.伎乐图
莫高窟第45窟
莫高窟第45窟 北壁《观无量寿经变》东侧 未生怨045-3c
莫高窟第45窟 南壁《观音经变》045-4/4a
莫高窟第45窟 南壁《观音经变》东侧
观音救难图
莫高窟第45窟 南壁《观音经变》西侧 观音救难、现身说法图 045-4c/4d/4e
莫高窟第45窟 南壁《观音经变》西侧 胡商遇盗-唐代045-4f
莫高窟第45窟 西壁南侧
地藏菩萨像
莫高窟第46窟 菩萨 盛唐046-1
莫高窟第116窟
莫高窟第130窟
甬道南壁
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西方净土-盛唐172-1/菩萨1a/飞天1b
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张大千临摹图
莫高窟第172窟 《文殊变》青绿山水水波纹172-2
莫高窟第196窟 西壁《劳度叉斗圣变》-晚唐196-1/1a/1ab/1b
莫高窟第217窟 内景-盛唐217-0/0a
莫高窟第217窟 《西方净土变》说法图-盛唐217-1/(局部)1a/1b/1ba/1bb
莫高窟第217窟 《法华经变》化城喻品-盛唐217-2(局部)2a/2b/2c/得医图2d
莫高窟第217窟 《金刚经变》乞食217-3a/洗足3b
莫高窟第217窟 伯希和助手拍摄照片217-4a/4b/4c/4d/4e
莫高窟第320窟 释迦说法图上部飞天-盛唐320-1/1a
莫高窟第445窟 北壁《弥勒经变》-盛唐445-1/1a
莫高窟第445窟
北壁
安西榆林窟第17窟 行道释伽大士像-盛唐y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