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2做一个知播种、晓收割、保收成的好农民
(2015-06-12 10:26:21)
标签:
股票证券物理学彭商强四川大学 |
分类: 证券物理学 |
虽不能说只要付出就必有回报,更不能说只要投入就定有收成,但从人们主观愿望上讲,都或多或少在心里存在收益预期。这方面农民种地最能说明问题:不论是种粮还是种菜,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成,大致的收益是多少,心里一清二楚,时机一旦成熟就必须抓紧时间收割,绝不能耽误,否则如果幻想多等一天时间可以多长一点的话,就很可能不但不再长反而遇到坏天气会烂在地里。所以,种地也需要经济头脑,同样一亩地,一年下来差的只有三四千甚至一两千元收成,而能手们却可以通过精打细算套种的方式获得两三万甚至更多的收益。由此可见在投资活动中对时机的把握多么重要。对金融投资而言,顺应市场资金流的大趋势操作一般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基于中国股市仍然只能以做多为主的交易模式而言,适时把握收成时机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两市2700只个股里面至少90%的个股不具备长期上涨的条件,它们主要在一个很大的空间内波动,如果到了其上限后不注意了结,则很容易坐电梯回到原地,当然在上方买入的那就注定是悲催的买单者了。
最近不断有投资者告知笔者他们已经离场准备锁定利润,有几个人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一说去年7月至今已经获得230%的收益率,够吃很多年了,满足了;二说去年入市后大盘上涨130%而自己收益率仅80%,就算大盘涨到很多人说的6000点也只有不到20%的空间,估计很难得到什么好处,于是打算不再做了,当然80%的收益率自己很满意;三说抛开去年行情启动以后直到春节前清仓已经获得2倍收益率不说,光是春节后重新入场直到5月底就又已经获得220%的收益率,感觉钱来得实在太快太突然,已经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于是清仓离场准备好好思考人生了。应该说这三种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理性的,他们的共同点是知道满足,急流勇退,把自己看不懂的机会留给别人,而不会去冒为最后的锦上添花而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我们以前经常谈到,只要期望值不离谱,在中国股市每年获得30-40%的收益率其实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而事实上包括熊市在内的年份超过8成的投资者账面市值都会满足这种情况,而最终为什么大家仍然是亏损呢?原因就在于到了成熟季节不知道收割所致,这与中国股市惯有的死多头思维密不可分,总是持有股票而且总是满仓持股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思维,他们不知道根据市场的波动采取灵活的增持或减持,于是坐电梯看风景成为不少人常有的经历。要规避坐电梯的尴尬,就必须清楚自己参与投资的期望值,也就是自己的胃口多大就吃多少,吃够了就走人,而不要去管餐桌上还有多少菜没上,否则就要么被撑着,要么成为最后离场的买单人。
笔者从来不是市场的鼓吹者,更不会不切实际地动辄胡吹滥侃,我们是对金融市场的研究者,力图在探寻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树立一种稳妥的、理性的、具可持续性的投资理念,对任何冲动式的思维及做法均予以摒弃。每每在行情火爆的时候,各路媒体的角色应该说都不是很光彩,它们一味鼓吹行情的火爆,放大赚钱效应,鼓动人们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冲进市场。譬如,近日就有一家知名报纸报道说,一位78岁的上海老太虽不识字,但凭借看新闻联播就从2万元炒股炒到了60万元。这样一则消息对场外不知情者绝对极具诱惑力!但实际上老太是从1994年开始投入的2万元,而根据其几次很自豪的操作描述看21年来的收益率绝没有30倍之多,期间肯定新增了不少资金,事实上笔者身边这种老太太不少,她们几十年间的所有收入都投进股市,本金数目越来越多,然后碰到现在的好行情,将其市值推到了一个历史高点,结果就被记者报道为赚了几十倍。当然,投资都是个人的事情,有没有赚,赚了多少,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也拿不走一分钱,唯有知播种、晓收割之人,才是中国股市的常青树。而如今的股市,就是需要动用你的智慧来做出这个抉择的时候了!
(以上文字为专稿,将全文刊登在明日出版的金融投资报第12版“证券物理学”专栏第218期上,
评论本文、关注更多实时信息或寻求帮助请去笔者新浪微博“@彭商强与证券物理学”)
具有颠覆传统金融投资失败理念的《证券物理学(第一卷)——原理及应用》,可以让成功者更加成功,让失败者脱胎换骨,点击购买:当当网
具有无与伦比预判准确性,适用所有金融投资品种,全面剖析k线涨跌规律的《证券物理学(第二卷)——K线密码》备受欢迎,点击购买: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