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 |
一直拖到现在才看。不过过去兴许一直都不会对这类东西感兴趣。
看到第五集。仿佛能从老鼠的尾巴窥见全貌的感觉,很兴奋。很喜欢这种在开头猜测后面故事的感觉。
我想原作不是出过国,就在异乡生活过,对于“不是自己人”有那么一种很强烈的体会。很奇怪,这么一个复杂的三国演义式男性化气质的故事主角居然是一个女人。而且这个女人的身份,状态,角色就像是一个大幅画卷中的一个点,纵深下去,试图为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出答案,究竟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征战?为什么有分歧?为什么会分裂,怀疑,不信任?第一集一开头,这种意图就交待的很明显,有两个情节抓住我:一个是女主人公阳子在家中,她妈妈要她赶快把头发染回黑色去,否则会被同学发现;第二个是阳子和男生浅野在聊天,离群寡居的女生杉本叫住她,她没有理睬,假装没有听见。……我们如何被他人知觉成自己人,又如何在自己人中分出是自己人和不那么亲近的,在开篇就给了干净利落的交待。
在进入虚海之后这种人与人的界限就更明显了。被当成是带来灾祸的海客被驱逐和关押;在巧国有大批的难民作为乞丐聚集其中,被达姐称为是“难民很可怜,不过人太多了都跑到巧国来也只能如此”;还有浅野肚子很饿,想要去难民处一起吃些东西,说,他们也不过是庆过逃难的,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必我们好到哪里去,阳子说,不,我和他们不一样,这时候已经有一种分裂在滋长……
魔鬼说,你为什么不杀了杉本。阳子回答,因为我们是朋友。——这世界上有很多的语言和解释途径,出于一种对他人直觉的反应机制。这些是好的,那些是差的,因为是朋友就不能作出什么样的事,这样不假思索的回应。语言是被他人的反应和期望规划过的。自己所面临的环境他人的压力越大,对于好、坏、强弱,精英和贫民之间的分别就越大。
还是同样的图式,却是不一样的故事。有一个软弱的主角,有恶魔在诱惑,有新的世界在面前展开,有想要得到的经历,也有想要回去的地方。若是高中时我或许会更喜欢杉本这样的人物,觉得阳子过于伪善和没有性格。我想所有的故事里的我都是这样的主角,正因为是我,所以不可以一言以概之的窥见全貌,是复杂的矛盾的挣扎的渺小脆弱的人性,正是因为看起来没有一种明确的特质,才像一种称作“我”的容器,承载住这么多纠缠复杂的所在。杉本相比之下是简单的,纯粹的,像是一张纸,竖起来的时候只能看到细细的一道线。每个故事里的“我”都是不一样的,是怎样的“我”,就展开怎样的故事。而有模糊的自我,界限分明的他人,有在他人和自我中失去身份和角色,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找不到自己特质的我,就塑造了十二国记并衬托出那一整个纷乱复杂又完整的世界。
ps,主人公很难看,田鼠很可爱。在市镇上走着有游戏的感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