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观股海 |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后不久,《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也于日前批准发布,并将于11月份正式实施。虽然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的标准众多,但由于各标准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联系,充电桩相关标准的出台有望推动整个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充电桩国标11月执行
近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中国电科院主编的国家标准GB/T28569-20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从内容上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标准涵盖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及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安装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长期缺乏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这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充电设施商业化运营提供标准支撑,为规范交流充电桩和充电计量用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生产及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促进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长期缺乏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加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2010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下达“2010年国标计划申报项目”。中国电科院作为《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的主要编制单位,前期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广泛征求各行业专家意见,掌握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特性。
业内人士介绍,政策导向、技术路线(行业标准)和市场成为整个电动汽车上下游企业最为关注的三个因素。其中,行业标准与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生产企业的技术配置息息相关,一直左右着这个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的标准工作持续推进。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由全国电动汽车分标委组织行业力量制定并由标准化部门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标准已达51项,其中国家标准36项、汽车行业标准15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技术审查上报待批的标准有12项,已有标准计划正在修订的标准有28项,其中包括8项修订,没有标准计划但是已经启动前期研究的标准有41项。
政策层面利好频频
充电桩是电动力车充电站,外形犹如停车计时秒表一般。一个充电桩可同时为两辆汽车充电,从没电到充满的充电时间为6至8小时。充电桩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可以作为市民购电终端。同时为提高公共充电桩的效率和实用性,今后将陆续增加一桩多充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功能。充电桩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实际上,就在《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发布之前,国务院7月9日正式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提到“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围绕目标,提出五项主要任务。其中,第四项任务为“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规划》认为,完善的充电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规划,加强技术开发,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初期,重点在试点城市建设充电设施。试点城市应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积极试行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等充电技术模式。二是开展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开发充电设施接网、监控、计量、计费设备和技术,开展车网融合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式储能单元与电网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的机制。三是探索商业运营模式。试点城市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公共快速充换电等设施。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旋即推出,正是落实《规划》提出的“加快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体现。
基础设施率先受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对充电设施建设提出应适度超前建设,积极实行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等充电技术模式,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之间的比例是充电设施市场容量关键参数之一,这一参数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不断增加。根据《规划》目标,至2015年充电设施市场容量约为300亿元,年均75亿元,至2020年市场容量约为5000亿元,年均555亿元。中短期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龙头企业将是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待充电设施相关配套政策逐步落实,盈利模式逐步确定,以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社会资金将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规划》提出,要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规划,并适度超前建设。这将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行业将迎来建设浪潮。2011年11月份,工信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城市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个人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其住宅小区停车位,或工作场所停车位配套建设充电桩,该类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的配比不得低于1:1。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成为乘用车的切入重点,在2015年之前有望迎来大量增长。虽然PHEV可以接入居民用电,但鉴于中国基本没有家庭车库,必须依靠充电桩,且比例不得低于1:1,充电桩和充换电站将再次迎来建设浪潮。因此,《规划》将优先利好基础设施。推荐奥特迅(002227)、中恒电气(002364)。
对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的出台,有分析人士分析,虽然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涉及的标准众多,但由于各标准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联系,充电桩相关标准的出台有望推动整个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充电桩国家标准的出台并实施,充、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将迎来建设潮,充电桩领域的上市公司相关业务有望获得实质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