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营销管理 |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去年的瘦肉精事件,在近年来曝出的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门中,多家食品行业知名企业牵扯其中。日前,五粮液(000858)在广东省工商局检查中曝光,其生产的自园春酒被查出多项指标不合格。
广东省工商局1月13日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流通环节节前食品-酒类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总结》,标称为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阳春市悦隆烟酒行经销的“自园春酒(特酿)”(生产日期:1998年11月17日,规格型号:500ml/瓶 39%vol,标称商标:自园春)被检查出酒精度、总酯、乙酸乙酯等项目不合格。
据了解,广东省工商局2011年第四季度对云浮市、阳江市、江门市、茂名市、湛江市流通环节酒类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共抽查了32家销售商(店)所经销的酒类商品共100批次,合格88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88%。“酒精度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或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乳酸乙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产品生产工艺条件控制不好。总酸、总酯不合格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控制不严,造成酸、酯含量偏低。”广东省工商局称。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自园春酒被查出不合格成了投资者关心的焦点。“五粮液公司自园春酒广东被检出不合格,自园春酒是五粮液股份公司出品的吗? ”“最近五粮液14年前的某批次子品牌被检出酒精度不合格,希望五粮液能及时出面解释。”对此,五粮液回复称:“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此事正在调查中。”
此前,五粮液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彭智辅曾向媒体表示,这批问题酒很有可能并非公司出产,公司正在对此事进行具体调查。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旗下中国网标网信息显示,注册商标“自园春”(酒,国际分类号33)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10月26日提出申请注册,专用权期限为“2000年4月28日至2010年4月27日”。该商标许可合同备案首次时间为2007年5月。
1998年10月26日方才提出商标申请注册,1998年11月17日印有“自园春”商标的酒就生产出来?商标申请人是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而生产厂家却是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两者需要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种种迹象表明,五粮液在品牌延伸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