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观股海 |
备受市场关注的ST中农(600313)新非公开发行方案于上周五面世,新方案较之以前方案无甚变化。而二股东在停牌前“短线交易”、回补200多万股,让“内幕交易”质疑声更加强烈。
新方案只是明确定增价
10月18日,ST中农董事会因实际控制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农发集团”)“由于按要求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需进一步完善,故我公司将择机再行申报”,撤销了此前披露未满10天的2011年度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议案。
记者将昨日披露的定增预案与10月10日的预案进行了对比:募集资金总额均不超过4.7亿元,由农发集团以现金认购,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不同之处在于,旧方案发行价格是视按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和暂停上市前一交易日收盘价(6.73 元/股)孰高确定,数量不超过6000万股;新方案则对价格、数量做了具体量化,发行价格为7.45元/股,对应发行数量为63087248股。
二股东“诡异”低卖高买
伴随ST中农新非公开发行方案出炉是第二大股东上海弘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弘腾”)发生了短线交易的“杂音”。
上海弘腾于2011年11月4日至11月15日共减持900万股ST中农,卖出最低价7.37元/股,最高价8.17元/股,卖出的股票均价为7.74元/股。按常理,该公司应在减持“大道”上继续前行。然而2011年11月18日,上海弘腾反手做多,买入ST中农201.76万股。值得一提的是,买入最低价8.27元/股,最高价8.42元/股,买入股份均价为8.35元/股。也就是说,买入最低价高于卖出最高价,买入股份均价亦高于卖出均价。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上海弘腾“回补”后一个交易日即11月21日,ST中农即因“重要事项未公告”临时停牌,随后公告称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
资料显示,上海弘腾成立于2010年7月23日,由熊友明、肖振民分别出资102万元、98万元合伙组建。今年3月21日,ST中农尚处于暂停上市期间,上海弘腾以6.53元/股的价格从新华信托购得4063万股,累计金额达26531.39万元。其时,上海弘腾称,购买ST中农股份目的在于获取投资收益,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的计划。
“可推定构成内幕交易”
“上海弘腾停牌前夕最后时刻买股行为非常蹊跷,证监部门应该进行调查。我国对内幕交易的认定实行过错推定规则。如果内幕交易人不能说明其买卖股票与内幕信息无关,则推定其构成内幕交易。‘预计三个月内无重大事项’是公司自愿说明信息,不具有担保等效力,在法律上没有特别意义。但是三个月内无重大事项、一个月后就出尔反尔,这很难说不是故意隐瞒。如果把前后几个行为联系起来,一般人的反应都会感觉有人在操纵。” 一法学教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