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太阳能
(2009-04-27 11:20:23)
标签:
股票 |
分类: 观股海 |
“屋顶全是太阳能的取热板,上面还有风力发电。太阳能可以利用到全部地热取暖、给水以及整个的屋园。这个太阳能不仅可以供应房子的能源,还可以供应给汽车。”这是在前不久南京举办的2009太阳能热利用发展高峰论坛上,一教授介绍的日本三菱重工设计的未来节约能源型建筑模型。
A 太阳能行业≠太阳能热水器
可惜,该教授的关于日本式“太阳能屋顶”的精彩描绘并未引起台下的共鸣。太阳能热虽然属于太阳能范畴,但与“太阳能屋顶”关系不大。与会的太阳能热巨头们更关注的是即将开始太阳能热水器的“下乡”,盘算怎么分得更大的“蛋糕”。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源,利用形式包括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三种。太阳能热是光热转换,运用形式如太阳能热水器。而“太阳能屋顶”主要与光伏有关,光伏是光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作用,通俗点讲就是太阳能发电。
很多人常常将“太阳能行业”与“太阳能热水器”划上了等号。这主要是因为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太阳能热水器的产业化进程较光伏等产业领先一步。今天的施正荣虽然很风光,然而他刚刚回国创业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在国际市场上颇有前途的光伏产业被人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能热水器。
刚刚过去的三月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光伏从幕后推向了台前。
B 中国建造“太阳能屋顶”
3月2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以加快太阳能光电技术在中国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实施意见指出,为有效缓解光电产品国内应用不足的问题,在发展初期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财政部并为此颁发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月31日,财政部就前面实施意见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政策解读”。解读称,2009年的补助标准确定为20元/瓦,占目前系统成本的近50%。补助后发电成本约为1元/度左右,增强了光电竞争力。上述补助标准与国际比较也处于适中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
4月20日,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09年补贴标准——建材型、构件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不超过20元/瓦;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不超过15元/瓦。
C 诸强争当光伏“老大”
专家预测,在目前主流化石能源中,石油大约可再用50年,天然气75年,煤炭200至300年。传统能源污染环境、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人类必将要寻找清洁、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来取代传统能源,而太阳能就是这样的能源之一。
美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其目标是到2010年将在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使美国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奥巴马已将能源战略作为新政府引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的一张王牌。在今年2月份美国出台的刺激经济计划中,他要求能源部为新能源项目提供6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日本。近期,麻生太郎把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节能型家用电器设备称为“21世纪低碳经济的三个新宝藏”。日本政府计划建立一项新的机制,使日本的电力公司以两倍于目前的价格收购日本家庭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的剩余电力。
对于中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1%,能源短缺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开发新能源的意义十分重大。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6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15%。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孙行业”——光伏行业,近期利好频传。除了 “太阳能屋顶计划”,国内最大太阳能电站——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特许招标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时代;4月15日,国务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同步启动。
D 屋顶计划为光伏业送光明
太阳能行业是一个渐热的行业,没有人怀疑它的美好前景,也没有人怀疑在市场不成熟阶段企业生存的艰辛。而在2009年,这种艰辛将包含更多的元素。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遗憾的是,产业有着先天性缺陷——对国际市场依赖太强,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国家能源需求下降,公用事业企业放缓了新增项目的上马,从而延缓新能源项目进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订单的锐减、短期内外需的急剧萎缩,让光伏行业一片萧条。这便是光伏行业急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在金融危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多时,迎来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
太阳能屋顶计划,从市场角度看相当于“家电下乡”,旨在通过创造内需来弥补外需的不足。
E 两大困境:成本高、上网难
在上月底召开的“2009年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尚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成本高,没有竞争力,要积极地推广应用,估计到2030年,实现把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风电的水平。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光伏发电的成本约为0.38美元/千瓦时,今年光伏发电的平均成本约为0.34美元/千瓦时(约2.3元人民币)。可见,与传统化石能源甚至是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相比,光伏发电的成本显然太高。
据测算,根据2009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今年国家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支出预算为4亿元,即使这4元全部用于“太阳能屋顶计划”项目的补贴,总计也只能补贴到20兆瓦的光电项目。而按照目前生产1兆瓦太阳能电池需要8吨多晶硅计算,政府补贴部分最多只能拉动160吨的多晶硅需求。而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000兆瓦,到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已经接近3000兆瓦。所以,此次政策的示范意义大于对市场的实际拉动效应。
除了成本外,太阳能发电上网也是一大问题。屋顶与电站是光伏的两大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家只批准了上海崇明岛、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近期的敦煌项目这三个上网电价工程。据悉,太阳能发电上网涉及部门相当多,协调工作难度大。目前管理体制下,电力的定价权、项目审批权力归发改委;电监会,负责电力监督;电力企业的资产由国资委管理;太阳能发电上网需要补贴,这又涉及到财政部。
F 降本是行业突破之关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正以每年6%-7%的速度下降,世界并网光伏发电市场份额目前已经超过90%,光伏发电正以替代能源角色前进。
行业要突破,降低成本是关键。光伏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包括提炼太阳能级硅、制造硅棒和硅碇及切割硅片;中游企业负责制造电池;下游则着重装嵌电池模块及销售光伏发电系统。
虽说各国政府已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迫切性,并实行了一系列的补贴计划以推动太阳能的发展。但归根结底,光伏之所以尚未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发电成本还不足以使之融入社会每个阶层的生活。在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制造程序,尤其是上游的硅材料提炼,成本仍然偏高。
提升太阳能电池技术是光伏产业中最关键的一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实践光伏发电的低价格化,使更多消费者愿意利用光伏太阳能发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大企业各施各法:业界的龙头日本夏普自行研发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BIPV)的技术;德国Q-Cells则通过控制及并购其他公司而得技术,如和瑞典Silbro AB合组公司取得铜铟镓硒薄膜技术;中国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则集中资源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发展“Pluto”专利技术,期望单晶硅光伏效率达至20%。
降低成本之外,要增加销量、拓展市场。眼下困绕中国光伏企业的便是产能过剩。
“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扶持重点是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
实事求是讲,靠公共建筑去消化我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产能是非常不现实。而受补助的项目要求达到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不小于50kWp,这意味着单个项目的补贴资金将达到100万元以上,实际上也将个人用户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屋顶计划更大的作用是体现在对行业信心的提升,表明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态度。尽早形成屋顶、电站”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是光伏业翘首以盼的。因此,太阳能发电上网是行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上网除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之外,根子还在于成本的降低,高额补贴显然是财政能力不能承受之重。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篇博文“沙发”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