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懒政温州鹿城 |
分类: 政治历史 |
近日,媒体转载《南都周刊》一则关于“温州鹿城区劝离有前科暂住者”的报道引起了众多反响。社会舆论普遍强烈质疑温州鹿城区的做法。
“劝离有前科暂住者”背景及措施
温州鹿城公安分局所辖的鹿城区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公开资料,全区共管辖着12个街道、9个乡镇,总面积2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流动人口81万,现有警力1048名。温州市公安系统一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鹿城公安分局做出的驱赶“有前科暂住者”的举措,一方面是出于“两查一管”制度,另一方面则与去年鹿城区发生的两起治安事件有关。
流动人口81万中,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被记录在当地公安系统的“高危人员”名单中,同样,在这里不会有人去讨论某人犯罪的原因或背景,也不管他们是否已经改过自新。从4月份起,名单上的人或被劝离、或被驱赶出温州,而经过抗争留下的人,则生活在警方管控的阴影下。
It’s unfair
记得以前上英语课时,有篇课文名叫《It’s unfair》。文章大致讲述:一个青年曾经发生过偷窃行为。有次,工厂丢失了东西,自然而然怀疑到他。清白的他自然很愤怒,认为极其不公平。
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那句名言“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翻译成中文是“曾经做过贼,就永远是贼吗?”。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谁又不犯错呢?孔子夸其大弟子颜回时说:“颜回不二过”,“不二过”是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次,而不是不犯过错。可见,“不二过”已经是很高的评价标准。而“不过”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温州鹿城“劝离有前科暂住者”具有显著的不公平,奏响了不和谐之音。
“不作为”的懒政行为
如今时代进步了,一些懒政的做法却时常出现。以前,听说某县委书记因为网络滋生犯罪而下令关闭所有网吧。此举引得众说纷纭。这种“因噎废食”、几近荒唐可笑的行为是标准的懒政。
《南都周刊》在报道中称劝离有前科暂住者“这已经不再是挤压犯罪空间。失去了工作住房,注销了暂住证,无法安身立命,可能会带来其它无法预料的问题。”
敝人认为温州鹿城“劝离有前科暂住者”的做法绝对不是治病救人,而且是行政不作为的懒政行为。
首先,这种举措得不到任何国家法律文件的支撑。按照现行公安机关户籍管理规定,外来人员只要办理暂住政,就有在暂住地居住、就业等权利。这些与他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无关;
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不可能是“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 没有去讨论犯罪的原因或背景,也不管他们是否已经改过自新就不给予其机会,是绝对的不公平;
最后,假设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的确是犯罪高危人群,那作为温州鹿城警方“劝离有前科暂住者”将“祸水”向外推、只要自己管辖的一方平安,其“居心也是险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