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札记(五):鲤鱼跳农门

(2006-08-11 11:35:35)
分类: 随笔
高温假回老家,有个行程安排是帮姑妈家小孩高考填志愿参谋参谋。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样走出来的,面对新的社会变化,以“鲤鱼跳农门”为题,谈谈教育与农村孩子的出路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回乡札记的终结篇。

农村人要博个前程,能所谓的“出人头地”,大体有两条路可走:一,参军当兵。这点在父辈身上体现较多;二,求学。主要是读大学乃至更高的学历,实现“鲤鱼跳农门”。
我小的时候,父亲谆谆教导的就是,不要再像他们一样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讲什么孔老夫子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而,在我求学的动机里留着深深“封建主义思想”的烙印。
以至于高中时,一次写作文,好象是写读书目的、动机之类的,我提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被当时的语文老师课堂不点名批评了。

以前读上大学,基本算是走上“幸福康庄大道”,不管怎样,工作是无虞的。当时,大学入学率低,高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大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
20世纪末期,出于拉动内需等目的考虑,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收费也呈节节上升。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招生规模扩大,使得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从本身提高国民素质来讲是好事。但随着四年教育期的结束,其本身蕴藏的问题还是要爆发出来。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成了难题。

在“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变情况下,农村有人家辛辛苦苦地穷尽所有的家财,乃至举债把大学读完后工作没着落、找不到工作,猛然发现知识未能改变命运。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大山,在未能找到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来自于农村的又是其中的“主角”。然而,这当然不全是他们自身努力不够、能力不够,而是由于家庭背景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然。
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无用论”思想开始在老家出现苗头且呈蔓延趋势,这不是个好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张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