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2020-05-30 17:24:03)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作者:张风雷

十里长山,位于丹徒区的中西部,头东尾西,面积为30.27平方公里。在镇江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十里长山的记载。据《丹徒县地名录》记载:该山位于县境南面,横跨西麓、蒋乔、石马三个公社,因全长十二华里,故名十里长山。主峰海拔349.7米,为宁镇山脉东段高峰之一。
十里长山总体特点是面湖临山,亲山近水。其山系为五州山、香山、檀山、狮头山、鸡笼山、马鞍山、簸箕山、驸马山、横山、桃花山等若干山体的有机组合;水系中有谷阳湖、张寺水库、丰产水库、长山水库、红旗水库、海燕水库、西湾水库等众多湖泊。古县志记载长山有八景,分别为老人峰、千尺井、御辇沟、天鹅洞、烟岚亭、挂锡松、弥勒阁和卧看长江。
长山山体及周边有很多景点,如山顶万福宫、山腰龙王庙、桃花庵、仙人石,山间勺泉、马槽井,山下宝莲湖、金盆湾,更有满山树木花草,翠绿尽染。
长山八景之一的千尺井,我是知道的,它在五洲山的净音寺。我曾经去实地考察过,但是净音寺里的工作人员指点的地方似乎也不对。故对千尺井的考察一直存疑。
此次入山是选择了蒋乔嶂山村卢嶂山附近的古道,此处有一个显著的地理标志就是一个水库,但是我不能确认它是嶂山水库,还是长山水库?其不远处还有一个长山公墓。我们在润兴路嶂山村公交站先与雪舟先生不期而遇,四人跟随嶂山村农妇越过金润大道顺着嶂山路入嶂山村。嶂山村是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点,村寨干净整洁,粉墙黛瓦,环绕在长山的怀抱里。我们四人也仿佛进入世外桃园。沿途风光因雨天关系,山色而显得格外扑朔迷离。户外野趣横生。特别是卢嶂山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从地图上瞧,嶂山路边应该有一个福音寺。我们没有去寻访。
长山古道非常隐秘,它躲藏在林木深处,顺着古道可以轻松直上山巅。其间经过两处裸岩。我十年前似乎也经过此处。但是因为时间久远,不能确认是不是同一个地方。据《清乾隆镇江府志》记载:"长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上有灵泉,其流与练湖通,溉田甚多。"在山腰处,有一块大石头裸露在外,有好几十个平方,平坦的石面略向下倾斜,上面有"泼墨仙崖"四个大字,还有数十个凹陷在石面上的大大小小脚印,当地人称“仙人脚印”。前行百米左右,又有一块大石裸露在外,石块的下方是一块整体巨石,面朝西北,形似沙发,当地村民称其为“石沙发”。旁边有一仙人洞,能容纳数十人之多。我没有瞧见“泼墨仙崖”四个大字,“石沙发”不能确认,“仙人洞”也没有看到。此次长山之旅,与十年前经过之路线,似乎不同。同行网友介绍,如果遇到大雨,此处会形成瀑布,倾流而下。此处与“半山,有小溪横穿而过”文字记载似乎相吻合。
翻山越岭后可以远眺长香路方向,近处则有宝晋怡园,远处可观大学城。沿山脊曲折可达山巅。附近有万福宫旧址。大家穿越茂密树林,羊肠前进,我们始与网友京口牛仔网友会面。又前行数十米,望见大部队人马在前,始与老友周玉林先生汇合一处。遂尾随众人继续登山攀岩,曲径明灭。缘坡顺道可达一个废弃建筑,大家在此稍作修整,补充水分和食物;或合影纪念,又顺坡而下,沿山沟可绕至米芾书法公园东侧后身抵达东湾路,再沿长香西大道可至站岗村长香水岸小区。
半山腰龙王庙旧址有传说中的勺泉,清澈见底,甘冽冰凉。清人李遵义《长山》诗曾提到了两座寺庙:"上寺鸣钟下寺闻,东湾流水出西湾。"东湾西湾村还在山下一代代繁衍,下寺其实就是龙王庙,而上寺则是道观万福宫。万福宫,是仅次于茅山的大道院,曾经亭台楼阁,为万民朝拜。山上最兴盛的时候,道院达到九十九间半。后毁于日寇,附近的群众自发组织重建,又建起了兴旺的万福宫,可惜文革时期又毁于一旦。万福宫旧址在北侧上山快到山顶处,有旧墙基,再上几步右首就是现在的万福宫。山顶上视野非常开阔,放眼望去,远处的长江、三山都能看到。俯瞰之下,市区的高层建筑尽收眼底,当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由于此次属于急行军式的翻越长山,所谓的龙王庙和道观万福宫,我都没有做详细考察。不过,下山的途中确实发现一些寺庙建筑,为了不掉队,我都没有参观它们,容以后有机会再考察。
米氏云山的创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艺术生涯的颠峰期都是在丹徒度过的。米芾钟爱丹徒山水,终老后也长眠在十里长山。十里长山既是他们寄兴托怀的精神家园,又是"米氏云山"画风的诞生之地。苏东坡说米芾画作"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己"。行草书字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米友仁子承父业,亦工书画,世称"大小米",画史上有"米家山水"、"米氏云山"、"米派"之称,极负盛名,并对后世"京江画派"的孕育和形成影响极大。过去,我总认为,米家山水是镇江南山一带的风光。通过此次与众网友合力十里长山的穿越与考察,或许“米家山水”,个人认为,此山水画派确实与十里长山是有一点关系的。
“相逢一笑泯恩怨”。在长香聚酒店,有幸著名网友东吴儒呆子、苏大才子行者大侠晤面,人谓城市城市山林群“三剑客”聚首,把酒论道,怕是笑谈,姑且按下不提。不过,还是要特别感谢行者殷勤招待,赠苏州大学1984级中文系校友会校刊《回望青山,一如初见》。席间承蒙群主日出印象先生谬赞,良可笑也。斯亦不足道。不过,城市山林户外驴友友可人儿一句话总结此次十里长山穿越活动甚好:“户外活动,玩得开心,惬意,就是好。”这倒怕是一句真言。
最后于文末附诗一首,录之如下:

携友及子同登长山

张风雷

嶂村入大山,霭霭似晓岚。
野径横杂树,犹听人语响。
米氏卜老地,探花法自然。
今吾一登临,长山复长香。
兹此挥手别,何岁再重返?

2020-5-30著于镇江城内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穿越丹徒十里长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