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马氏后人讲述马家坟
(2020-01-12 07:45:49)
山有脉,水有源。追根问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9年5月,台湾知名作家张典婉女士专程从台湾来镇江寻根,拜谒马家坟,走进先祖的坟墓,感受墓园恢宏的气势和四周山色。张女士是马聘三先生的外孙女,台湾资深媒体报道人,著有《太平轮1949》一书,反响强烈。
五月的南山,风和日丽,山野花香。热爱南山地域文化的笔者,有幸陪同张典婉女士寻访马家坟,娓娓讲述笔者所知道的马家轶事。墓主贾淑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去世,理应合葬,而占卜之人言其不利,于是草葬南门外夹山竹林寺东南。马聘三作为长子,年轻时漂洋过海,东抵日本经商,因而导致未能尽孝,深感痛心。发迹后回国,在原址重新拾骨瘗葬其母,建坟墓,座西面东,占地数亩,并预留两个生圹于祖茔,作为马聘三夫妇死后,长依先陇之地,有落叶归根的心愿。马聘三买地葬母的孝道故事,在镇江广为流传。
张女士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她介绍:其母马秀媛出生于日本,是马聘三的女儿,抗战爆发后随父定居上海,1948年随家人由上海乘太平轮抵达台湾。母亲生前时常讲起在大陆的生活和镇江的马家坟。去年她在微博中发表了长篇纪念文章《我的外公马聘三先生》后,意外收到了来自江苏镇江的一位马氏后人的答复信。但数月过去了,她一直无法联系到马氏后人。于是才有了来镇江寻找动因:一则亲身来看一看祖墓,拜谒自己的祖先;二则寻找马氏后人,以便知道更多马家坟的轶事。
张女士说,马聘三是她的外公,又名马席珍,为马氏长子。其父马製才,母贾淑媛。马聘三生于清光绪同治九年(1870年),江苏镇江人,早年家贫,年轻时漂洋过海,东抵日本经商,后娶日本富商女为妻,为日本神户侨领。时值孙中山在日本号召国民革命,组建革命党,马聘三倾囊相助,不遗余力。孙中山亲书“博爱”二字相赠,备极尊荣。他热心公益,爱乡爱国,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回故里时,得知镇江当时大旱,即解囊捐助。马聘三投巨资为亡母重建墓茔,历时三载(1933—1936年)。他还亲书《马母贾太恭人墓林建筑记》,并建亭立碑,还摹拓中山先生题字“博爱”于墓内。此一孝道之举,令世人感佩。抗战爆发后,马聘三携子女回国定居于上海,1947年去世,葬于沪,后墓迁移,不知去向。张女士告诉笔者,在台湾就听说马氏之茔有孙中山先生的题字,今天来到这里,却没有找到,甚为遗憾。这是笔者第一次听到马家坟有中山先生之墨宝,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考证。
“马氏之茔”照片弥足珍贵
张典婉女士专程由台抵镇,带来了一些老照片,有马聘三在上海的家庭儿孙照、马氏夫妇在日本与儿女们的照片,以及马聘三在日本“复和裕号”的名片等。其中特别珍贵的是一张拍摄于民国时期的镇江“马氏之茔”照片。照片中的石牌坊为四柱三门,头角有装饰物,“马氏之茔”四字隶书,赫然醒目。书者姓氏不详,疑似国学大师柳诒徵之手迹。陵墓呈中轴对称形制,高大半球型墓塚、墓碑以及两侧立柱石坊楹联清晰可见,内联为“群仰女宗蔚成国器,可以风世不匮孝思”,外联为“红树青山微扬彤管,寒泉秋菊表式泷冈”。内联的意思是“众人敬仰女性楷模已成为国家的一种风尚,可以劝勉世人时刻不忘对父母孝道的心思”,外联则描写了墓园周边的山色风貌。然而二楹联年代、书者均不详。陵墓两侧冬青树剪裁齐整,外来雪松尚未成参天大树。碑亭被石坊所遮,惟露出一角,第三层有四围石栏,墓园内有大量的奇花佳卉,远看周围山体青绿树木稀少。这张照片从遥远的台北带至大陆,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马家坟,确是弥足珍贵。
张女士问及守墓人,笔者把先前了解的一些情况告诉她:守墓人名叫丁年保,其父丁成柱是江苏泰州人,同竹林寺住持是老乡,早年在寺院厨房做伙计。1936年,南山马家坟建成,竹林寺住持便举荐丁氏之子年保为其守墓。马聘三在碑亭的“墓林建筑记”中明文记载:“为守茔者建瓦屋一椽,置水田十数亩,令其耕食,其租科,则席珍任之。”马聘三还置办水牛、水车等牲畜农具,表现了深深的人情关爱。新中国成立后,守墓人以低廉的门票和茶水钱来维持生计。马家坟因历史原因遭到破坏后,丁氏夫妇搬迁到伯先墓一侧现在文苑景区文心阁枇杷树下,后来一度成为林场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丁氏夫妇相继去世,留有一子丁光甫,如今亦已不在人世。
镇江马氏后人你在哪里?
来自台湾的张典婉女士的寻访之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在镇江的马氏后裔。她告诉笔者:去年3月,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回忆外公马聘三的文章,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苏镇江的答复信,自称是马聘臣的后人。遗憾的是对方微博上没有留下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
张女士说,马聘臣就是马家二公子,马聘三之弟,定居镇江。陵墓碑亭的“墓林建筑记”中记载的“有母弟贡珍”,即指马聘臣。
这位马聘臣的后人在复信中谈到,马聘臣去世后,葬在马家坟外不远的山上,不肯入祖茔,理由是马家坟里的生穴是留给长兄长嫂的。这一答复从墓园的现场情况以及碑亭内“墓林建筑记”中得到了印证。笔者后来试图帮助张典婉女士寻找在镇江的马氏后人,但并未有果。
受台胞张女士的委托,现将镇江马聘臣后人的答复信(有删减)附于此,望大家提供线索:
张女士,您好,很偶然在网上看到您的文章《我的外公马聘三》,对这段往事,小时候听先祖母说过。先祖母是马聘三先生之弟马聘臣之女。之前对这段往事我很感好奇,因为住在江苏镇江,所以小时候也经常会去马家坟寻古,虽然以前建的牌坊已经没有了,守墓人也已搬走,但是墓碑、墓志铭都还在,墓后的二十四孝故事墙也在,那段久远的记忆似乎依然清晰……这些往事我都是断断续续听在耳朵里,不能成章也不明就里,看了您的文章《我的外公马聘三》,我才将这一段往事理清头绪。很感谢您,将家族往事完整的记述下来,让我们这些后人纪念,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要是论起辈分,得喊您一声“姑姑”,希望您有空来镇江做客!
南山马家坟后人 回镇寻根
在镇江,人们都知道,南山景区的山林之中有一座马家坟。这是一座很私人化的家族坟墓,安葬了近代日本神户侨领马聘三(镇江人,又名马席珍)的母亲贾淑媛。虽然墓园荒芜多年,衰草萋萋,几乎无人问津。但是,由于来自台湾的马氏后裔张典婉女士的到来,这座坟墓再次唤起笔者回眸的目光,通过当年的旧照,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
文/茅福顺
文章来源:2020-1-11京江晚报
收录:张风雷
前一篇:怎样做父亲——读梁漱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