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三十年母校重游照片资料

(2018-09-23 18:38:16)
http://s1/mw690/001xjUa8zy7nR6EAuTS60&690
张风雷(52岁)摄于江苏大学梦溪校区
时间:2018-9-23



梦回秋色入门来       夹竹花开满池台
毕业三十周年重游母校旧址撷取几朵记忆的浪花


离别母校三十年,今携妻子同游旧址,真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母校旧址的破落让我感到哀伤。1986年我考入位于镇江正东路上的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今母校已经更名为“江苏大学梦溪校区”。校门也由正东路改到梦溪园巷。我也从此校毕业三十年了。从22岁离开学校到52岁重回母校,人生已经半百。当年梦溪楼窗前低矮的树木,而今三十年已经长成了可遮日月的参天大树。记忆最深的就是梦溪楼一楼英语科门前的夹竹桃已经长到两人高了。真是“梦回秋色入门来,夹竹花开满池台”。
梦溪园巷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寻常巷陌。南至正东路,北至东门坡,长约220米,旧称范公桥河边,俗称“小河边”。亦称“东河边”。1985年改称今名。巷西侧古时为唐宋漕河,明清时改称“关河”。巷东侧北宋年间有翰林学士三司使沈括的梦溪园,判三司盐铁院刁约的藏春坞,宰相魏国公苏颂宅等名人宪院。南宋时,梦溪园、藏春坞俱为前军寨。20世纪80年代复建梦溪园。梦溪园巷北侧隆起,原系城里的“三山五岭”之一的“乌风岭”,又称“乌盆坳”。岭上为唐润州东夹城朱方门(建德门)旧址。岭北宋始设州学,后改为府学。今有古泮泉井。
我的师范学校则在梦溪园西侧的一块地方。我在此读书的时候,校园不大,只有一幢教学大楼。几乎是一层楼就是一个专业。我们中文科是教学楼的最高层。似乎没有专门的教室。有一个大的阶梯教室就是我们班级上课地点。旁边有教师办公室,也是不大的地方。我们学生晚自习可以在这个阶梯教室,有时也可以去图书馆读书。两年时光也很快就结束了。
我在学校参加一个社团就是校广播站。今天去瞧了一下,校广播站的牌子还在那里。当年的大礼堂兼食堂已经变成一个健身馆。我们男生宿舍大楼基本变化不大。我们当年是8个人一个宿舍,宿舍号是3411室。号称“八仙居”。宿舍生活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周六经常有人打牌,就是打八十分,有时能和同学一起玩通宵的。还有就是我从家里带来油煎饺子被室友偷吃了精光。估计是某人偷吃了,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也从未向我致歉过。
我参加广播站社团认识一个85级英语系叫“孙芳”的姑娘。她是江阴女子。她帮助过我成过被子,她后来成为我的好朋友刘兵先生的前女友。室友中关系比较好的,算是侯礼良先生吧?他与我走得比较近。侯礼良先生比较有才,我们常常在一起晚自修。有时也一起吃饭,最有意思的是吃猪手。我们两人各吃了一份,走在半路上,侯先生提议说:“风雷,我们回去再吃一份如何?”我欣然同往,与礼良先生一起在当年教工食堂又各吃了一份红烧猪 手。多年以后,我去句容寻访过侯先生。
另外,84级中文班刘兵先生也算和我关系较好的一个同学。他邀请我去南京他工作的第一单位——南京河运学校,我在南京玄武湖公园见到过他的在南京化工学院读书的漂亮的二姐。有一年,我去南京,曾在南京与先生见过一面。许多时候人不在一起,时间久了,感情就没有了。
师范时同学们共同的记忆怕是要算游扬州了,现在我们有瘦西湖莲花桥的合影可资记忆。似乎当年在国庆路上品尝了扬州炒饭。在镇江和同学们中秋节去南山游。是我们部分男同学去的,玩了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不过,从照片上瞧,罗刚、国炳、阿平等同学是参加一起去的。
我还单独参加过86级中文一班的活动,便是参与古代文学课刘锦先生的寻访宗泽墓的活动。现在从照片上瞧应该是一班同学为主体的活动。当年我们还登上了城东的最高峰大禹山,即是汝山。
三十年来人如梦,梦醒时分人悲哀。今携妻子同游母校旧址,适有苏州女子亦携爱人和女儿亦来此寻访。问之,答我“95级美术系的。”“我是86级中文系。”“学长啊。”我们两家遂一同游沈括故居“梦溪园”。沈括五十八岁离开政治舞台,来到镇江定居。绍圣二年病逝。终年65岁。沈括病逝后,归葬钱塘故里。梦溪园逐渐荒芜。今天我的母校之命运正同“梦溪园”。
时值2018年中秋假日,母校的校园内偶有三五群学生模样的游人来访问,怕也是如我们一样来故地重游的师专学子吧。“三国是非春梦断,六朝城阙野花开。心随潮水漫漫去,流遍烟村半日来。”妻子在归途中问我“这个学校是不是再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吧?”我无语,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吾辈且口吟一首《游寿邱山》,诗曰:寿邱山下梦几何,半缘使君半缘奢。江阴孙姐今安在,梦溪梦兮梦悠悠。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中国大陆应该重视保护校园文化,不要轻易让校园消失了,那里是许多学生一生梦牵魂绕的地方。校园建筑就是文化的物质体现,保护好、修缮好校园的一草一木,其实都是对于历届毕业生和游子的呵护和关爱。因为这里是我们的躯体之外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联系作者:镇江市八叉巷小学,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斜桥桥4号,邮政编码:212001
办公电话:0511-85021234,QQ305329099;电子信箱:zhesue@sina.com.cn.

附录

踏访镇江师专母校有感

——写“2008镇江有约”中文班大型校友联谊会之前

 

 文/张风雷

 

寿邱筑高台,梦溪楼空在。

犹闻人低语,一推门虚开。

 

梅枝出墙外,只道寄奴在。

踏阶觅旧梦,鸟雀亦不来。

 

马列老太太,师语今犹在。

廿年如一梦,凄怆有余哀。

 

明年梅花开,呼朋结伴来。

怅然别母校,一步一徘徊。

 

[注]:

马列老太太是指尹美英老师诙谐幽默的自称,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http://s16/mw690/001xjUa8zy7nR7POuondf&690



联系作者:镇江市八叉巷小学,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斜桥桥4号,邮政编码:212001
办公电话:0511-85021234,QQ305329099;电子信箱:zhesue@sina.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秦淮河之夜游
后一篇:资料照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