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红楼梦》杨译本关于“笑道”的翻译(转载)
(2011-02-18 12:20: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学研究 |
评析《红楼梦》杨译本关于“笑道”的翻译(转载)
文/大漠豪情
在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很多鲜活的语言,这些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丰润小说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引入故事之中。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作者使用了一千多个某某“笑道”,而且除了少数“冷笑道”、“大笑道”、“嘻嘻地笑道”外,作者没有使用更多文字说明人物如何“笑”,抑或如何“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笑道”其实不仅仅留于字面,而是成为了小说人物语言中的一种程式、一种默认的符号。(肖维青,2006:44)至于到底怎么“笑”,如何“道”,全要凭读者在上下文中揣测琢磨。
湘云来到贾府,看见宝玉、黛玉正在一起说话。湘云心直口快地、开玩笑地说出心中的抱怨,这里译者很巧妙地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词cried表现了湘云憨厚、活泼、开朗的性格,译文中再加上一个cheerfully更显示了湘云在朋友聚会时激动愉快的心情。湘云把“二哥哥”读为“爱哥哥”,正是这个口齿不清的“爱”字触动了黛玉敏感的神经,激起她的丝丝妒意。黛玉敏捷不饶人的性格充分表现在对话的语言中,但是由于是久别重逢,即使是对性情豪爽的湘云来说,也不能显得过分刻薄,因此说话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掩饰,译文中只用了一个极其普通的词said表示“道”,再加上with a laugh介词短语来加以修饰,从而把两人互相取笑的幽默情趣刻画得淋漓尽致。
对于这一类“笑道”,译者可能认为原文语境重点落在“笑”,而且英语中的直接引语完全可以由表示“笑”的词汇连接,因此,省略了对“道”的翻译。这些“笑”的对等译词主要有beam,cackle,chortle,chuckle,giggle,grin,laugh,smile,snigger,titter等。(谭新星,2006:56) 对于这些表示“笑”的英语译词也不是可以任意互换的,每个词的使用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并受当时场景的限制。例如: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Don’t try to fool me,” cackled Granny Liu. (Yang:1149)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有幸与贾母等人共同用餐。熙凤招呼刘姥姥吃菜,贾母提议夹些茄子给她吃。刘姥姥从来没有品尝过如此精心烹饪的茄子,一边吃着,一边信口开河地说着风趣话。由于刘姥姥是没有多少文化、但社会阅历十分丰富的农村妇女,而又是在受宠若惊的情景下,时常会得意忘形。译者用cackled来翻译一名年老村妇的“笑道”,非常生动形象,既传神又达意,因为cackled一词原指母鸡生蛋后咯咯啼叫声,又可引伸为人高声谈笑或发出刺耳的谈笑声。刘姥姥自然是不懂得贾府的诸多礼节,谈笑间不知不觉就显露出狂野的本色,cackled这一单词的使用真可谓是再贴切不过了。
与上述一类“笑道”恰恰相反,第三类“笑道”的重点似乎落实在“道,“笑”只是虚写,在翻译时可以忽略不译。据有关专家统计,对译“道”的英文词语有72个之多,如acknowledge,threaten,urge,volunteer,warn,yell等。(肖维青,2006:44)在如此广泛的候选词语中,至于使用哪一个英语单词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当时人物的说话方式,确实需要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说话场景的基础上,挑选语义与语用都相匹配的英语对等译词。例如: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 The old lady declared "I ought to tear out that glib tongue of yours." "We'll presently be eating crabs," said Xifeng. "I'll make you stay with me day and night to keep me laughing," threatened the Lady Dowager. "It's because you're so fond of her, madam, that she's so spoilt," interposed Lady Wang. (Yang:1053)
熙凤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奉承贾母,为了讨贾母欢心,她拿贾母小时候头上不慎跌破,鬓角上留下了一个坑说笑,她说这个坑儿好,将来好盛福寿。贾母闻听,肯定是心花怒放,当着众人的面,少不得和颜悦色地数落几句。这里摘录的部分文字不多,却每句都有一个“笑道”。贾母将熙凤比作受宠的猴儿,并扬言要撕她那油嘴,由于贾母在贾氏家族中地位崇高,在场的所有人都得毕恭毕敬,为了体现贾母说话时表面上略显愤怒而又严肃认真的态度,译者仅用declared(公告、宣告等)翻译贾母的“笑道”非常准确到位。熙凤受到贾母的玩笑话嘲弄,自然是笑不起来了,只得用said解释一番。贾母完全明白了熙凤的良苦用心后,进一步以命令的语气,要求熙凤次日昼夜陪护,不许离开。此处用threatened(恐吓、恫吓、威胁等)翻译贾母的另一番“笑道”,十分传神地展示了贾母处于封建家族制度最高位的威严。既然熙凤受到了威胁,地位高于熙凤、又是熙凤姑母的王夫人赶紧过来替熙凤解围,这里自然也是笑不起来的,于是在翻译王夫人的“笑道”时,译者用了很正式的词interposed(文语:插话、提出异议等)体现了王夫人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四、“笑”和“道”均不译
第四类“笑道”的翻译方法就是省略不译,即“笑”和“道”都没有译出。通常是在一连串的对话中有太多的“笑道”,汉语读者可能非常习惯,而英语读者未必有这等耐心。如果每一个“笑道”都清青楚楚地译出,反而阻碍了语流,也会给读者的理解告成障碍,破坏了原文给人的流畅感觉。因此,好的译文并不一定要一字不漏地把原文逐字译出,适当的增减也是必要的。例如: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忙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Yang:557)
这里摘录的是宝、黛两人发生争执时的对话,原文分别交互着使用“道”、“忙道”、“笑道”等词语引出人物的话语,由于汉语读者已经非常习惯于这种文体风格,对于这样不厌其烦的简单重复并不觉得累赘。如果在英语译文中,特别是在故事中人物彼此十分熟悉,情感交流跌宕起伏之时,连续出现某人说某人道,就会显得很不简洁,既妨碍了读者阅读思绪的连贯性,又影响了读者欣赏精彩对白的好心情。因此译者对部分“笑道”选择了省略不译的方式,也不愧为明智之举。
五、结语
语言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思维方式,说到底语言表达了一种世界观(许均,2005:41)。在《红楼梦》百二十回里, 对于数千个“笑道”及“笑”和“道”的翻译,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用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向读者展示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内涵和精髓。杨译本能够抓住人物的心理, 更能够通过人物的谈话向读者展示出书中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在贾府的地位。《红楼梦》的原文善于用人物的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英译本中也能够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来使目的语读者体会出原文的意蕴。杨宪益和戴乃迭两位翻译家以作者为出发点, 善于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把握文章的内涵, “笑道”的翻译主要是以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为决定性因素(孙雁冰,2008:25),对于熟知《红楼梦》写作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源语读者来说, 杨译本确实做到了传神达意,不愧为翻译作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