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重点项目立项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除了每年一度的年度申请的评审之外,基金委评委还时常会担任重点项目检查、验收,结题项目的后评估等工作。记得有一次在大连理工大学对杨德礼教授承担的重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期间,我们一行人在大连的某餐厅用餐。 在就餐中间我谈起了我最近做的工作,即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建模与优化的几个大的方面,包括广告、定价、拍卖、中介以及电子商务的物流等诸多问题的工作。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与我展开讨论。餐后,基金委的冯芷艳老师把我拉到一边,当时冯老师是管理学部一处和二处的处长,她对我说,“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谈的内容拟一份重点项目建议书?”我一听,心中一阵激动,以前我也写过重点项目建议书,递交上去往往石沉大海,得不到领导和专家们的重视。这次基金委的领导主动让我写重点项目建议书,机会一定更大些。我急忙应承下来,这么好的机会我岂能放过。
回到学校以后,我按照我的在美国写的电子商务中的建模与优化的综述论文为基础,撰写了重点项目建议书。过了不久冯芷艳老师让我推荐了几名对此领域比较熟悉的专家,我自然推荐了于海斌,刘宝碇,王红卫等我比较熟悉的朋友。又过了一段时间,基金委通知我去北京参加重点项目立项的讨论会。我兴冲冲的赶到了北京,正好和于海斌坐一趟航班,我在飞机上讨论了这个电子商务这个重点项目立项成功地可能性,并说如果立项成功,愿意跟他一起申请。上次申请973预研项目他帮我不少忙,结果没有成功总觉得欠他的情。海斌想了想说,他承担的项目超项了,建议我邀请朱云龙一起申请。这时海斌已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领导之一,朱云龙是他的手下,接任了海斌原任的第三研究室的主任。他这样建议也是对他部下的支持。我欣然同意了,朱云龙也是我的好朋友,反正都在自动化所,对海滨来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就行。
第二天,关于电子商务中的建模与优化的重点项目的研讨会在外国专家局的招待所里召开,我做了主旨发言,介绍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建议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位专家也都发了言,大家都对这个项目立项表示支持,当然也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并提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会议结束我们几个外地来的专家一同赶到首都机场准备乘机各自回家。这时已快到晚饭时间,西交大的李老师说:“汪老师我们都是来给你打工的,该你请我们喝酒!”我欣然同意,于是我们一起来到首都机场的底层餐厅,要了些酒菜便大吃起来。因为大家都要坐飞机,所以只要了啤酒。王红卫说不喝酒,要了一瓶矿泉水。结果服务员给拿了一瓶法国的依云矿泉水。李老师就笑王红卫:“你想替汪老师省钱,结果你一瓶矿泉水比我们四个人喝的啤酒还贵!”果然结账时我看到,一瓶依云矿泉水20多,咱们四人三瓶啤酒才15块。于是大家都笑我们都是土包子,在大家说笑声中大家愉快地分手告别,各自奔向各自的航班。
到了2003年底,基金申请的项目指南终于新鲜出炉了。我建议的重点项目赫然列入其中,不过题目改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方法的研究”。后来我听说,有专家说,不仅互联网上的商务活动, 在此之前基于EDI,乃至电话的商务活动也可以算电子商务。所以加上了“基于互联网”这个定语,这样更严格些。当然,立项成功并不代表我的成功,列入指南后所有人都可以申请,而我同样要跟其他申请人一起竞争。只是项目由我建议,我对此项目的理解更透彻一些,稍微占些优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