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中原行

(2017-06-13 11:40:19)
分类: 走遍中国

河南中原行

    这一趟河南中原之行,始于郑州,终于开封,几乎玩遍了豫西北自然历史文化的精华。自然的有南太行锡崖沟、王莽岭、万仙山景区、云台山,其中前三个都是逃票线路;历史文化的有洛阳、少林寺、巩义、开封,几乎串起了大半部中国史。

中原自古是文明荟萃的地方。在河南省博物馆,看到普通观众对文物都耳熟能详,不禁惭愧自己读书少了。而洛阳博物馆,更是给自己的古文化恶补了一节课。千年古都开封,虽然都是再造的景点,但多少能再现东京梦华录里的繁华盛世。

郑州不是古都,因为两条干线铁路穿过而成为交通枢纽,通过郑州东站时,编组站那几十条铁轨并排的壮观场面让人叹为观止。郑州地铁已经开通三条线,市中心的高架也即将通车。据说郑州已经申请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又一个一线城市即将在中原大地横空出世。

洛阳的城市规划更是大手笔,老城区自不必说,牛的是整个洛龙区基本都是新区,洛阳市政府也搬迁此处,正对亚洲面积最大的开元音乐喷泉。这个音乐喷泉占地足有几平方公里,在市中心地带留出这么一大块空地,足见洛阳人的气魄。新区内高楼林立,商业繁荣,古都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开封以杨家湖、潘家湖为中心,环湖搞起了宋都御街、天波杨府、中国翰园、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樊楼、御河及码头,加上包公湖边的包公祠、开封府,几乎再造了古都汴京的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园又岂是围在公园里的那一小部分,整个古城的中心地带都成为了古城东京。我骑车边走边玩,逛一圈足足花了三个小时。虽然我对人造景点不太感冒,但能这样大规模造景,力图重现往日的辉煌,不正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一个明证吗?中国人历来有“盛世造园”的传统,这才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又为何要厚古而薄今呢?

都说河南人是“骗子的故乡”,河南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农民流落全国当民工,坑蒙拐骗的自不在少数,给人留下和“卖切糕”的新疆人一样的恶劣印象,深圳某派出所甚至挂出类似“防火防盗防河南人”的横幅。然而我们所走过的河南城乡,百姓或淳朴热情,或豁达大气,没有遇到一个坑蒙拐骗,甚至是恶语相向的。我想,河南人的血液里一定流淌着宽厚豁达的中原古风,以至于他们在待人接物上如此淡定从容。 

在一个动车+智能手机时代,无需打印攻略,需要什么资讯,可以马上搜索。无论是餐饮业,还是其他服务业,都接受移动支付,用到现金的机会都很少。连景区都开始推行智慧旅游,既能网上购票,直接刷码进去,还能按号索骥,自己导览,国内旅游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其实,繁荣的新气象又何止于旅游呢,它已覆盖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早过了穿衣吃饱的阶段,“食”有天下无敌的中华美食,“住”有极其方便的酒店预订平台,“行”则有一日千里的高铁动车。尽管当下还有诸多的毛病亟需改进,但走过千山万水以后,回头来返观诸己,不得不惊讶于我们的后发优势。全体国人都在奔梦路上兢兢业业、勤劳致富: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河南中原行
P1 日落黄昏,正是倦鸟归林的时候,而我们却刚刚出发
河南中原行
P2
河南中原行
P3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长长的旅途,从终点走回起点
河南中原行
P4 河南省博物馆,精美的青铜器惊艳四方
河南中原行
P5 乘坐快车前往我们徒步南太行的起点~新乡。在中国,无论新站旧站,都是一样的整洁有序
河南中原行
P6
河南中原行
P7 郑州机场,犹如科幻片中的太空城
河南中原行
P8 新郑机场的候机楼,一切都似乎在整装待发
河南中原行
P9 河南省博物馆新馆,设计灵感来自登封的古观星台
河南中原行
P10 一个喝水的陶罐要不要做得这么后现代,这让我们现代人情何以堪?
河南中原行
P10
河南中原行
P11 汉代画像砖
河南中原行
P12 开封 大宋御河
河南中原行
P13 龙亭公园
河南中原行
P14 开封有个包青天,开封府已经成为游客必到的地方
河南中原行
P15 包公湖畔的歌楼酒肆
河南中原行
P16
河南中原行
P17 樊楼,据说李师师和宋徽宗曾多次在此幽会
河南中原行
P18 龙亭公园前广场
河南中原行
P19
河南中原行
P20 宋都御街
河南中原行
P21 大相国寺 茶禅一味素斋
河南中原行
P22
河南中原行
P23
河南中原行
P24
河南中原行
P25
河南中原行
P26
河南中原行
P27 大相国寺是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是鲁智深出家、倒拔垂杨柳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