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水:临安故事

(2014-04-04 09:12:48)
标签:

滇东南

旅游

云南

建水

临安古城

分类: 大西南

建水:临安故事
     建水绝对是此次滇东南之行的意外之喜。这些年陆陆续续去过不少古镇,对那些过度商业化、徒有其表的古镇早已不甚感冒,所以对建水本来也没有报多大期望,计划的行程中也只在建水呆一晚。

    建水古城是云南五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明朝以来直到民国时期一直是滇南地区的首府重镇,儒学兴盛,有文献名邦临半城之称。建水古称临安,所出的科举人数占云南人数一半以上,如果说巍山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红河州的建水古城就是云南汉儒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古城。杭州古称临安,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一本小说《偏安恨》,难道建水也有类似的故事?我没有去深究历史,但这样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地方我是从心底里喜欢的,正如一位资深驴友说的那样,建水不那种第一眼就会爱上的地方,它是需要细品才能咂摸出味道的。

    这里没有大批旅游团队进出,寥寥的几个酒吧里也没几个人,留给古镇难得的清净。九点过后,大部分店铺就陆续关门,昏黄的路灯下,平整的条石反射出清幽的反光,更给古镇增添了古意,这种清净和古意正是其他热闹非凡的古镇所缺乏的,来古镇的人本来就冲这而来的,喧闹反而会将人越推越远。

建水有很多特色小吃和地方菜,比如草芽炒肉炒牛干巴、番茄豆腐渣,当然还有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建水豆腐,是每个来建水的人必吃的。吃的方式氛围也很独特,老板坐在主位上,负责给需要的人夹烤好的豆腐,食客呢,则不分游客还是本地人,围成一圈坐在烤炉旁,吃得其乐融融,仿佛一家人似的。关键是价格相当厚道,豆腐一块4毛钱,冰镇爽口的木瓜水一杯2元,其他的特色菜也都不贵,连翰林路上最有名气的香满楼,人均消费也就在40元左右。

早上,到国营临安饭店喝一元一大碗的建水豆浆,吃三元一大碗的米线,然后晃到朱家花园,探究一番近代滇南首富朱氏兄弟的发家衰落史。里面有老照片展,足以让你感慨一番近代云南的变迁。出来时,可以先在门口的“花园小吃”店来一碗肠旺米线,然后尝一尝闻名云南的建水烧烤,饭后则有新鲜香甜的桑葚可供朵颐。

下午,随便拦个车去周边看看吧,团山村、乡会所车站、双龙桥这样走一圈就能把建水的今昔了解个七七八八。回来时顺便去西门外找一找那口著名的四眼井,参观一下大板井制造豆腐的流程,也不枉吃了一回人家的豆腐。

 

建水:临安故事
    P1 建水古城的东门—朝阳门,上书“雄镇东南”四个大字。


建水:临安故事
P2 古城牌坊下的瑞兽


建水:临安故事
P3 旅行总是太匆匆,未及深究临安到底有啥动人的故事?


建水:临安故事
P4 由老宅改成的临安客栈


建水:临安故事
P5 平整的路面,光滑的青石板,怀旧的感觉


建水:临安故事
P6 刻着各种花鸟虫鱼图案的井盖


建水:临安故事
P7 古朴的临安饭店,至今还沿袭国营的那一套模式


建水:临安故事
P8 曾经的滇南首富豪宅—朱家花园


建水:临安故事
P9 临水戏台,见过戏台,没见过如此大气优雅的戏台。


建水:临安故事
P10 到了这里,才明白为什么不叫“朱府”之类,而叫花园了。


建水:临安故事
P11


建水:临安故事
P12 院子分成梅兰竹菊,每一栋院子都有天井院子,自成一体。


建水:临安故事
P13


建水:临安故事
P14


建水:临安故事
P15


建水:临安故事
P16 乡会桥是个碧石铁路上的一个站点,过去由此可以直通石屏


建水:临安故事
P17 这个车站怀旧的感觉不输碧色寨


建水:临安故事
P18 建水紫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建水:临安故事
P19 各种精致的手工陶器,价格已经直追文物艺术品了。


建水:临安故事
P20 围在一起吃烧豆腐的热闹场面,在建水随处可见。


建水:临安故事
P21 别致的陶茶具


建水:临安故事
P22 据说用建水紫陶炖出来的汽锅鸡才是最正宗的,你吃了吗?


建水:临安故事
P23 建水文庙,据说是全国第二大规模,仅次于曲阜文庙。


建水:临安故事
P24 建水古民居


建水:临安故事
P25 双龙桥,乾隆年间修建的十七孔桥


建水:临安故事
P26


建水:临安故事
P27 大板井的水很浅,水质干净,至今当地人还在取用井水,旁边就是建水最出名的大板井豆腐坊。


建水:临安故事
P28 马市街的古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