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大哈佛塔离泰米尔区只有6公里,出租车却在崎岖难行的乡村土路上行驶了近半个小时才到。加都的交通状况极为混乱,但出租车还算便宜,每个人分摊下来,也就是三四块钱。
这座建于公元6世纪的佛塔是藏传佛教徒日常膜拜的地方,也是尼泊尔最大的藏传佛教塔,因为周围居住很多藏民和喇嘛,故有“小西藏”之称。该塔高38米,周长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钵体半圆形佛塔建筑,俗称大佛眼,浮图纳特是觉地的意思。
据说该塔藏有迦叶佛的舍利,有1200多年历史。该塔还有一个尼瓦尔名字,叫做“露珠塔”。其来源是,当年兴建此塔时,尼泊尔适逢干旱,无法取水,建塔者便采集露珠来和灰泥。该塔规模比斯瓦扬布寺的塔大。塔的构成分四部分: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塔基落于地面之上,为一巨大的穹隆形屋顶,塔座安放在该屋顶中央上方。塔座为四方形,每面绘有一双大眼,象征觉悟。四方佛眼构图简洁精湛,仿佛看透四方世界,也看透了凡人心里。
佛塔是按照喇嘛教徒冥想图案的方式建筑而成,并有一层一层宽大的台阶通往塔基,共有13层阶梯,表示成佛的步骤,冠象征成佛。在圆形塔基外壁有147个凹进去的壁龛,内悬经轮,经轮里侧共有108尊打坐的阿弥陀佛小浮雕。
虽然不是佛教徒,我还是虔诚地绕塔三圈,然后到旁边的“露珠”咖啡店Dew Drops的楼顶喝一杯咖啡。这里环境不错,可以俯瞰整个佛塔和周边,正好适合一边喝咖啡一边俯瞰下面的芸芸众生。它的名字“露珠”,不知是否表达了对佛祖雨露之恩的感激?
帕斯帕提纳神庙/烧尸庙Pashupatinath
有“尼泊尔恒河”之称的巴格玛蒂Bagmati河畔,有一个印度教徒举行火葬的地方,又称为烧尸庙,是印度教的圣地。它建于公元五世纪,供奉印度教中主管破坏和重生的三大神祗之一的湿婆神Shiva,主体是一座塔式建筑,周围许多小寺环绕,与主体建筑构成众星捧月之势。“帕殊帕蒂”是湿婆神的另外一个名字。“帕殊”是众生的意思,“帕蒂”是主的意思,合起来即众生主之意。
圣河穿过Pashupatinath连接恒河,河面上架设的两座桥梁连接着帕斯帕蒂村庄和一条石阶道路。巴格马蒂河岸两边的“河坛”,是尼泊尔人举行节庆祭祀的场所,也是印度教徒死后“焚尸”的地方。左岸“河坛”是专供皇室贵族使用,右岸“河坛”才是属于平民百姓火葬的。尼泊尔人举行“焚尸”仪式时,总是挤满围观的人潮。尼泊尔人面对死亡都显得非常平静,他们相信“焚尸”将骨灰洒入河中,灵魂才能脱离躯壳升华,并且与神界合而为一。寺庙对岸除了平台和石阶路外,位于高丘上还有十一座白色的石造舍利塔,供奉“灵甘”Lingum的神龛,共有108座,是印度教中生殖崇拜的集中体现。
最近一两年,随着游客的增多,加德满都几大景点的门票都大幅上升,杜巴广场已涨到惊人的750卢比,而烧尸庙也涨到500卢比。相比于瓦拉纳西开放的河边祭坛,这个价格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我们接受了两个当地野导的提议,从左侧的小山上绕过检票口,再下坡沿着河岸溜进去。原来500/人的门票,野导向我们每人要了240卢比,我们省了一半的钱,野导也轻松地捞到了实惠。实际上里面根本没有人查票,逃票并不难。在我的一再坚持下,野导带我们到后山转了一圈,包括山上的观景台,山顶的Shiva圣地和塔林,和供奉林甘的神龛等。
河对岸,有几具刚抬过来的尸体。待众人齐心合力把尸体抬上葬台后,死者家属绕着葬台走几圈,接着是撒花和祈祷。仪式结束后,木材才熊熊燃起,升起的浓烟逐渐飘散开来,传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很多人觉得那是恶臭,唯恐避之不及,但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忌讳。生命的终结不过是一把野营的篝火而已,尸体烧成灰被推入河中,又将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轮回。
*部分文字引用自网络

P1 佛眼无处不在

P2 佛器店

P3 博大哈周围有很多楼顶咖啡座,适合在此喝一杯。

P4 佛塔顶

P5 装饰怪异夸张的香炉

P6 俯瞰佛塔
P7

P8
P9 “露珠”餐厅的男招待

P10 烧尸庙附近,供人顶礼膜拜的神牛
P11
由社会福利中心开办的“老人之家”Elderly’s Home

P12 “老人之家”里的垂垂老者

P13-14
P15

P16-17 林甘崇拜

P18 舍利塔

P19 从后山俯瞰烧尸庙

P20 绕过后山,顺着河流进入烧尸庙区域

P21 后山的环境与植被还是不错的
P22 神龛上的石雕

P23 从观景台看山下的村子
P24

P25 山顶的塔林

P26 沿河边一字排开的火葬台

P27 绕圈为死者祈福

P28 脏兮兮的河水就是死者最后的归宿

P29 烧尸庙怪异的天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