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提佛牙寺

标签:
斯里兰卡旅游康提历史文化康提古城斯里兰卡佛牙寺 |
分类: 斯里兰卡 |
相传佛祖于公元前543年在一个叫Mallas的地方被火葬,当地人起初想保存佛陀的所有舍利,但为了避免战争,一个名为Drona的教徒设法让几个王国分享了佛陀的舍利,并由他们供奉起来。后来佛牙变成王权的象征,成为斯里兰卡和印度互相争夺的对象,几度易手之后,佛牙舍利终于在16世纪被印度王Guhasiva的女婿和女儿藏在发结里,秘密带到了斯里兰卡,这就是佛牙舍利传入斯里兰卡的传说。
晨光熹微中,寺院依然笼罩在朦胧的灯光中,显得神秘庄重。我手捧莲花,走过护寺河上的桥,穿过画满壁画的门廊,随着鱼贯而入的人流进入中心大殿。这是寺院最重要的建筑,是当年国王召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由64根巨大的木柱支承,所有的木柱、梁架都雕有精美的图案和神话传说,是斯里兰卡历史与建筑艺术史的缩影。大殿内有石雕、木雕、象牙雕、金银饰、铜饰、铸铁饰、赤陶等各种装饰,墙壁、梁柱、天花板上布满了彩绘,整个大殿被认为是康提艺术的博物馆。
佛牙收藏在大殿的二楼,随着信徒们赤脚爬上去,就可以看到二楼中间供奉佛牙的暗室。据说暗室中有一座金塔,塔中套塔,共有7层,珍贵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牙就安放在最里面的八角盒里。虽然早晨看不到佛牙,但信徒们却越聚越多,他们身穿白衣白裤,或站或坐,双手合十向着暗室的方向。小小的殿堂里挤满了人,却并不感觉嘈杂,反而更觉礼佛参拜的肃穆。有人说,相比印度庙的花哨,清真寺的奢侈,佛教寺庙显得更有内涵。我想,信仰虽不同,但虔诚都是一样的吧,大概是因为佛教离我们的距离更亲近些,所以更容易感受到那强大的气场。
新加坡最繁华的的牛车水也有座佛牙寺,门票免费,善缘随喜。里面的装饰富丽堂皇,整体氛围庄重规整,不过因为建筑设施太新太现代,展品缤纷博杂,给人的感觉更像一座星级宾馆或佛教博物馆。最要命的是,当年住持从缅甸请回的佛牙一直受到质疑,所以真心去朝拜的信徒并不多,反而是游客更多些。
说到佛骨舍利,很自然会联想起供奉佛指舍利的西安法门寺。同样是信奉佛教,东南亚国家几乎全民信教,其虔诚其隆重足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内的寺庙却每况愈下,更多的是被利用和欺骗,只把眼睛盯在香客的钱袋上。昂贵的门票,宏大的殿堂,心灵不再纯净虔诚。据说法门寺里的每个部门都是独立承包的,每年有一定的承包额,所以极力想方设法创收,完全变成了揽金的旅游景点。想当年,举国参拜舍利的场面是多么的隆重,民众是多么的痴狂,而今的法门寺,除了地宫博物馆,哪里还值得一看?
在康提的第二天,我顺道去找Burmese Rest。这本是家佛教的小寺院,并不对外营业,但自从接待了中国背包客后,因其价格便宜、环境清幽,在背包客的小圈子里很有声誉,几乎和蓝比尼的韩国寺不相上下了。当家方丈来自缅甸,英语很好,我们站在走廊里寒暄闲聊,院子里正滴滴答答地下着细雨。方丈是个很率真的人,回答也常出乎我的意外。他说以前因为喜欢兰卡才到这里来,但现在不喜欢兰卡了。我提起中国的法门寺也有佛骨舍利,他说他很喜欢中国,希望有一天能去那里看看。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云游的和尚为了求法,自然四海为家,没有找到自己认可的佛法真理之前,要求他随遇而安似乎也太苛求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立志环游世界的背包客多少有点像西行求法的玄奘,“不到天竺誓不还”。虽说佛需向内心求,但不经历就无法超越,不磨难何来涅槃?看看别人和周遭的世界,再时时反观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或许终有一天会汇成顿悟的大江大河呢!
我住的佛教男青年会YMBA就在康提湖边,位置挺不错,可以俯瞰康提城。YMBA往坡上走几步,就是穆斯林青年会的旅馆,而YMCA也在离湖边不远的地方,为信徒提供便利的宗教旅馆在这里是最齐全的。在兰卡,常常能看到印度神庙和佛寺建在一起,肩并着肩,墙挨着墙,有时甚至在同一个院子里,这边拜完湿婆,那边可以顺便拜拜佛祖。兰卡的汽车不管公的私的,车头总是一字排开所有的神灵,不分宗教信仰。这样的宗教宽容造就了兰卡人的心平气和和虔诚友善,任何一个到兰卡的游客都会对这种宗教包容下的和谐共处心生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