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上的柠檬茶

标签:
act徒步安娜普尔娜旅游尼泊尔尼泊尔旅游 |
分类: 尼泊尔 |
Upper Pisang是相对于山下我们落脚的Lower Pisang而言的,我不清楚到底是先有上村还是先有下村。从建筑新旧年代来看,上村应该更古老,下村大概是因为接待游客而慢慢繁盛起来的。上山首先要经过那座铁桥,穿过梯田似的庄稼地。10月底对这里来说已经是深秋了,收割一空的地里只留下干枯的褐色残杆。山下的农户已经舍弃不用,但半山腰以上的农舍则都涂上了鲜艳的色彩,用木板写上吸引人的旅舍名。这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世界上最赚眼球的观景台,能晨昏与雪峰坦诚对坐,静听雪山的呼吸。
我的目光时而仰视,试图找到传说中的山峰间的那张人脸,时而又落在身边怀着同样目的的观光客身上。能这样近距离凝视景仰已久的雪山,赴一场与安娜普尔纳二姑娘的约会,这种无匹的幸福感,住在这里的村民可能很难体会到。同样一座安娜二峰,在不同季节和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对于不同的人,山峰也从没有一样的解读:有的从中看到雄伟,有的读出秀美,有的想到了征服,有的则体会到了敬畏。
Pisang上村大概是世界上最靠近雪山的永久性村庄了,这里最惹眼的是遍布房前屋后的苹果树,红色的、绿色的苹果挂满枝头,和异彩纷呈的房屋一起,在一片秋色中坚持自己夏季的色彩。苹果也很便宜,半卖半送,可以尽情地吃。大量的苹果除了晒成苹果干,大概还能做苹果酱吧?
小村中心有一座小寺庙,供村民平常转经祈祷用。山顶上还有一座更大的我至今不知名字的喇嘛庙,建筑之间和院子里挂满了彩色风马旗,风马旗在风中簌簌抖动,像一种呢喃似的诵经,也如一种遥远的神秘的仪式。喇嘛庙5名喇嘛的日常生活全靠村民的供养和游客的捐赠来维持。喇嘛庙的大殿新建不久,里面的壁画金碧辉煌,想进去参观,只要脱鞋就可以,里面有一位年长的喇嘛会解答关于寺庙和藏传佛教的各种疑问。
每当下午游客陆续上来看日落,就是负责倒茶的小喇嘛最忙碌的时候。这里没有藏区常见的酥油茶,只有速泡的柠檬茶。茶是免费的,可以随意添续。小喇嘛穿着大棉袍,身形看起来有点笨拙,他的双手常举到胸前呵气取暖,这样便于随时添茶。他站在我们的右前方,夕阳从他身后投射过来,在他周边镶上了一圈光晕,茶桶中升腾起的热气又把他包围得朦朦胧胧。这种半质朴半神圣的憨态无疑打动了半夏,半夏把他称为此行中最感动她的那个人,也是最帅的那个,她一再叮嘱我回去后一定要把他的照片传给她。我想,如果他不是出家人,估计半夏当时就会以身相许了,这种浪漫情结她是有的。当然故事也可能有另一个版本,如果她足够坚持的话,这个小喇嘛也未必不会成为仓央嘉措第二。
半夏是一路陪伴我最久的驴友,虽然刚三十出头,但苦痛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小时候她得了糖尿病,要一直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非但费用不菲,且随时有不虞之测。她的父母感情不和,是她主动劝说母亲放弃了失败的婚姻,结束了那段痛苦。因为承载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苦痛,所以她宁愿选择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世界在她的眼里必须是纯真的,或者说她只愿意看到她想看到的世界。后来我们一起去博卡拉蓝比尼巴德冈,走了大半个尼泊尔,她总是乐意去拍笑脸的孩子和妇女,如果是愁眉苦脸的,她就宁愿不拍,或选择离开。眼前的这个小喇嘛,正是契合了她心中的审美,才变成了最美最帅的那位。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不知要怎样的机缘巧合,我们才有可能这样坐在山顶,一起看一场壮丽的日落。漫漫人生路,无数个的岔路口,只要在其中一条岔道上拐了个不同的弯,也许就永远错过了吧。下一次这样的偶遇,大概又要等上百年千年了吧?
P1 过了桥是一条挺宽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