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2011-02-16 21:07:49)
标签:

格萨尔

石渠

扎溪卡草原

雀儿山

石渠草原

色须寺

分类: 大西南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扎溪卡草原

    曾经看到一幅吕玲珑拍的石渠草原的照片:一弯七彩虹,架在扎迦坝湿地的上空,状如完美的拱桥。两边青山对出,脚下是色彩斑斓的草原,好像打乱了的调色板。扎迦坝湿地是扎溪卡草原最美的地方,而扎溪卡草原几乎就是石渠的代名词。

    借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扎溪卡草原:我们走过的地方,一路鸟语花香。鸟语倒也罢了,可是扎溪卡的花香却足以让人如痴如醉。没有到过石渠的人,就不会知道野花有多少种颜色;没有在扎溪卡草原上入梦的人,就算不上真正的花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玛尼干戈,听起来很像一种洋酒的名字,实际上是317国道上的一个小镇。虽然很小,却是雀儿山下极重要的一个休息站。雀儿山海拔最高6168米,就是垭口也高达5050米,道路极其险峻难走,被称为“川藏第一险”。准备上山的司机要在镇上吃饭,好集中精神翻山;已经翻过山的司机则要在这里喝两杯定惊,庆幸自己又过了一关。

雀儿山是由四川进藏的必经之路,每天有大量重型货车通过,把一条山路碾得支离破碎,车开在上面犹如船行在波涛起伏的海上。加上道路很窄,一边是峭壁,另一边就是悬崖,会车的时候,几乎没有地方避让。常常要被逼到悬崖边,真当心司机一不小心,那我们就会连人带车一起报销了。

好不容易挪到垭口,雪越下越大,还夹着豆大的冰雹。司机下车去撒龙达(祈求平安),我们也趁此机会下去拍合影。风夹着雪粒冰雹斜打在身上,很快帽子湿了,冲锋衣湿了,连鞋子都湿掉了。此地不可久留,可是人生难得几回险,就是下刀子,也要留影一张以资自恋吧。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过了最后一段被雪水冲毁的公路,马尼干戈镇遥遥在望。新路海就在路旁,这个传说中的格萨尔的爱妃被雨雪笼罩,白色朦胧一片。看来这样的雨雪短时间内不会停歇了,我们只好放弃在此露营的打算。看雪山必须足够虔诚,还要有一定的运气。

马尼干戈的帕尼饭店是商旅往来的休息站,生意十分兴隆。老板很骄傲地向我们介绍他的儿子,一个充满艺术家气质的帅小伙。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317国道在马尼干戈往南拐道,唐蕃古道也在玉树望西进藏,石渠被搁在中间,两头都挨不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个号称四川最大的县,最远的县(距离四川省会成都有上千公里,昼夜兼程也要两天以上)在现实中又是最小的。仅有的一条大街穿城而过,除了县政府,就只有几家商店和饭馆。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都是苦寒的,天一黑就只有野狗在街上游荡,冷清得碜人。  

我们在草原上拍黄昏,碰到了正在挤奶的拉姆姐妹。姐妹俩穿着同样的民族服装,分不出谁是姐谁是妹。不过,姐妹一样地淳朴,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加明天的耍坝子。

石渠的私家车很难找,我和西北人找遍了整条大街,也没找到一个愿意跑玉树的。无奈之下,我不得不闯进路边的一户民宅,通过别人翻译,才找到一个不会讲汉话的师傅。师傅听了半天,才明白我们的要求(送到玉树,顺路去色须寺和巴格玛尼墙)。因为要在玉树住一晚,第二天才能返回。师傅先回家跟他妻子告别,并请我们喝酥油茶,我们也顺便做了回家访。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藏族独特的服饰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色须寺的门锁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司机的儿子在色须寺出家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辩经是每天的功课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来自外寺的喇嘛的挂包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色须寺


石渠:沿着格萨尔的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