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川西北:从新都桥到炉霍

标签:
川西北自助游道孚民居新都桥炉霍塔公寺贡嘎日落旅游 |
分类: 大西南 |
第二次走在川藏线上,时间和路线都与上次不同。上一次是从丹巴一路向西,走到摄影人最喜欢的天堂—新都桥,然后再沿着318国道继续向西挺进。而这次是从康定翻越折多山到新都桥,以此为拐点向北到八美,进入真正的康巴文化核心区—川西北。上一次是金秋10月,正是川藏线最美的季节,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这一次则是盛夏七月,满眼翠绿,连青稞都是绿油油的。选择这样的季节出行,当然不是为了饱览秋色。因为七八月树叶还没变色,却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我们趴在山顶的斜坡上,左右各聚着几个小脑袋,认真地翻看刚拍的照片。青草香之外,隐隐能闻到小孩身上独有的酥油味。为了减少山顶强悍的冷风,我们集体趴在草地上,聚拢在一起。虽然还是觉得冷嗖嗖,但心里多少暖和了点。
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花点缀着地毯般的草坡。青翠的草坡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再由青翠的田畴接续到河边。黄昏的雾霭中,河流闪着白色的冷光,像一条哈达从河谷中穿过。三三两两的藏房点缀其中,杨树林在静默中守护着这一片家园。
这就是新都桥,安静地躺在脚下的河谷里。而我们趴在镇南边的一座小山头上,在冷风中等待日落。山顶上无遮无挡,正对着蜀山之王—贡嘎,是看贡嘎日落最佳的地方。山头不高,山势却很陡,加上从峡谷里吹来的风很大,吹的人摇摇晃晃。几个当地的小孩,执着又机灵,坚持要帮我们背包,并一路送我们到山顶。
破旧的长安之星坐了我们6个人,又塞满了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路颠簸,坐久了就非常难受。好在清早的空气特别清新,阳光也好,心情还是不错的。
上次来塔公寺,逛过正殿,这一次就直接去寺后的塔林了。塔林里长满了杂草,显然很长时间没有人打理了,现在反倒成了寺里小喇嘛读书的好地方。他们各据一角,手捧经书,口中念念有声,十分专注,大有应付大考的架势。
据说文成公主进藏,曾经由此地。塔公寺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和亲公主而建的,寺中还有她当年留下的文物。当然,这样的传说是经不起推敲的,充其量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
在塔公换了车,就真正拐上了去川西北的路。
过了龙灯草原,就是曾经让人心惊肉跳的松岭口了。这里曾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据说很多旅客走到这里,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我们向司机求证,司机也不置可否。这一段山路被大型货车碾得体无完肤,是典型的搓板路,司机不得不以极慢的速度行进。速度过快,不但转弯危险,轮胎还很容易被扎破。
一路上极美的风光给了我们补偿。从这里开始,不但有广阔的龙灯草原,还出现了只有北疆才有的针叶林,错落地散布在山坡上(走完了整条川西北线,好像只有这一段有针叶林)。而这样的惊喜才仅仅是开始,后来的道路越走越难,但风景和惊喜却从未断过。川西北这条路线长,路况艰险,即使每个地方只呆一两天,也要半个月以上。这条线路经过康巴藏族文化的核心区,格萨尔王的故乡,其藏族民俗风情是最典型,最浓郁的。而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宗教气氛浓郁,道路艰险使得很多地方成为游人罕至的秘境。私下以为,这条线路,比西藏大北线和珠峰线都要好得多,是最具旅游价值的一条线路。
过了垭口,道孚民居相继出现在路两边。和康定高大砌石的木雅民居不同,道孚民居较为低矮,一般只有两层,而且大都建在平地上,缺少丹巴民居的层次感。道孚民居造型比较统一,外部红白色彩对比强烈,是典型的“崩空”结构。
在道孚吃过午饭,换车去炉霍,沿雅砻江的支流—鲜水河一路向北。因为要赶路,不能随意停车,只好在车上欣赏。这里的藏式民居每隔一段距离,就呈现不同的特色,作为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道不能错过的风景线。
贡嘎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