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莱假日
标签:
缅甸茵莱鸟水镇茵莱印象茵莱度假杂谈 |
分类: 东南亚 |
缅甸有大江大河,却鲜有大湖。茵莱湖是缅甸少有的大湖之一,而且地处高原,水质水色都堪称一绝。到过茵莱湖的人都不惜用最美的语言来形容它,有把它比做“眼泪”的,也有称之为“高原上的明珠”的,我却最喜欢“最纯净的湖”这一称呼。因为纯净,在这个越来越吵闹,越来越拥挤的星球上,变成了最难觅的一种品质。在永远炎热的中南半岛上,在盛夏的酷暑中,茵莱确实是难得的一处避暑圣地,单听到她的名字,就会感到丝丝的凉意。
茵莱,让我们感触最深的不是湖水的纯净(因为我们来的不是最佳时节,也看不到最动人的湖光山色),而是鸟水镇的质朴,茵达人的淳朴。尽管茵莱已经成了缅甸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但鸟水镇和茵达人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
从黑河机场一出来,我们就感受到了这种多少有点不灵活的淳朴。机场到鸟水镇不远,出租车价格是每人5000甲,这个价格有点偏高。但价格是统一的,无论你找哪位司机,都无法砍价,而且这是两年前的价格了!
第一天住在Gypsy旅馆,Gypsy靠近码头,是家庭旅馆。虽然房间条件不是很好,却有着全缅甸最好的早餐:三明治,牛奶,果汁/咖啡,水果拼盘,还有煎蛋。餐厅设备齐全,有专人服务,还真有如家的感觉。唯一的不足是,靠近码头和大路,感觉有点吵,晚上有蚊子。
晚上遭遇了传说中的“免电”(在少雨缺水的缅甸是很常见的”),我们在黑暗中出去吃饭,路过码头旁的一座房子。一群当地青年坐在屋檐下,弹着吉他,忘情地唱着情歌。情歌有点忧郁,黑暗中携带着煽情的细菌,不由地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暂时忘却了饥饿。后来的晚餐也是在烛光的浪漫中进行的,屋外细雨纷飞,屋檐下烛光摇曳,黑暗中是缅甸的广大乡村原野。
第二天,我们搬到了Little Myanmar,正位于网友推荐的Aquaruis Inn的对面。相比于Aquaruis略嫌拥挤的庭园,Little Myanmar有着更宽大的花园和鹅卵石小径。园中有秋千,可以满足你儿时的记忆;还有一棵庞大的寄生三角梅,在梅花树下吃饭闲坐,听着围墙外寺庙中的诵经声,是再闲适不过的事情了。当暮色笼合的时候,风铃叮当清脆的声音会带你给很强烈的感觉:这就是度假的茵莱,这就是让人沉湎佛光的缅甸。
第三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旅店,就是位置有点偏的May House。不知什么原因,May在07版的LP里有推荐,而在最新一版的LP里却被除名了。我们因祸得福,独占了May整个旅店以及花园。这是真正的花园式旅店,庭院中种满了各种花卉和独出心裁的盆栽,酒吧式的前厅和沿着房间的木质走廊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附近就是著名的Golden Kite饭店,我们有幸在这里见识了一场缅甸式婚礼。往右拐进一条小路,有着和曼德勒同样精彩的木偶表演,还有幽暗中的缅甸传统按摩。往左,距此不远的桥头,是另一家超赞的大饭店Amazing Restraunt,Amazing是鸟水镇上最好的酒店,房费70刀到一百多,但一楼的餐厅确实出奇地物美价廉。星级的用餐环境和服务,收费却是路边摊的水平,只让我们感叹:“这样的好事也能让我们碰上啊!”
其实,在缅甸的一路上,LP都在感叹:“我们这次来缅甸,真是超值啊,什么都是包的。包机(人很少而已啦),包车,包船,包餐厅,包旅店(嘿嘿,就差包人了)。”我也不禁附和:“再这样会把我们宠坏了,以后还怎么继续背包游呢?”

缅甸的乡村,虽然贫穷得让人心酸,却有着难得的和谐。这样的黄昏,你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佛教是缅甸人普遍的信仰,一张活佛的招贴画下面是丰收的西红柿。沿运河一带是西红柿的集散地,收
获季节车来人往,十分繁忙。

Anywhere都可以是运动场地,一群孩子正在起劲地踢着足球。球飞了,那惊讶的表情让人过目不忘。

Little Myanmar旅舍右边的小寺庙。黄昏时坐在旅舍宽大的花园里,聆听寺庙的风铃声,是度假的一大享受。
两人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一直走到缅甸,接下去还要去菲律宾和越南,旅行历时半年之久。

化斋是小尼姑们每天必须的功课。服装干净齐整,手拿饭盆和雨伞,排着队有序地前进,显得非常职业化。

偶然闯入路边的一户人家,主人的孩子在树上摘龙眼,女主人客气地请我们吃龙眼。
小孩子无论玩什么,都玩得很投入,很High。
May House的木质长廊,面对着围墙外的另一个果园。可以在长廊上喝茶,瞌睡,上网。
May House的前台宽敞舒适,外面就是偌大的花园,尽头处是厨房,早餐就是在厨房外的花园中进行。
在外国度假,没有钱是不行的;当然,也不需要很多钱。1000甲约合美金1元,淡季在茵莱,一天15-20美金
完全可以搞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