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黑皮是05年底,我刚从西藏回来不久。那次西藏之行,闯进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而可可西里只不过是羌塘保护区的一部分。此行自然见到了不少的珍稀动物,而藏羚羊是其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了。
年底的初冬天气总是温和可人的,那一天也正是这样。我和摄手骑着摩托车从木兰溪的入海口—三江口,一直沿着兴化湾的海岸线向江口而去。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观鸟活动,不带任何目的,自在而随意。(我喜欢自在的,带点不确定性的活动,并每每为新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而感动)

三江口的金山村,我们发现了海田里的一大群白鹭和斑嘴鸭。摄手怀疑其中有中白鹭,于是向厦门的前辈们请教,被证实并非中白鹭之后,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只黑脸琵鹭混迹其中。黑脸琵鹭的特征较为明显,不易认错。因为其珍贵和可爱,被鸟人们昵称为“黑皮”,实际上它全身的羽毛洁白如雪,姿态优雅。

之后的发现更令人惊动,甚至引起了榕厦鸟人们争先来莆田观看黑皮的热潮。这次共发现黑皮达31只,还有中杓鹬,发嘴鹬,大量的鴴鹬鸥类。各地鸟人慕名前来,促进了莆田鸟界与外界的接触交流,可以说是莆田观鸟一个里程碑式的跃进。后来多次的联合观鸟活动和记录也证明了兴化湾生态湿地的鸟种与数量是仅次于长乐闽江口的。只是由于赤港滩涂被开发滩涂养殖已经多年,其生境和保护状况远远比不上闽江口的鳝鱼滩。
西藏羌塘的见闻和之前的观鸟经历结合发酵,并在这一次的发现黑皮催化下,终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那一次起,就一直盼望着早日拥有一架高级相机,和一支能够拍鸟的长焦镜头。摄手在这方面总是成了先行者,率先买回400/5.6的长焦头,而我是在经过一年的寻寻觅觅之后,才终于买回了100-400的小炮。因为购置长枪短炮所费不菲,所以尽管欲望无穷尽,也只能是暂时望梅止渴。军备竞赛无止境,只能希望不远的将来,能够捧回500头和施华洛世奇望远镜了。 
08年11月29日,又一次见到黑皮,这是黑皮连续第四年在这里越冬了。此前两天,一批鸟友在同样的地方观察到61只,并惊喜地发现带着K59环志的黑皮连续第三年来到此地。这证明兴化湾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黑皮越冬地了。
而这一次,令我爽到的是,黑皮们距离我最近大约只有20多米。在和煦的午后阳光中,它们并不理会我的连续扫射。只是沉醉于整理自己雪白的羽毛,温暖的海风和丰富的食物是它们留恋的所在,是它们把异乡当作故乡的理由。
这些似曾相识的鸟儿们痴心不改,而我们呢?在这三年中,相机,镜头,望远镜,甚至
座驾都经历了不算小的变化,痴心可曾有丝毫的悔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