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9
与福厦古道不期而遇
我们从一都的后溪出发,向峡谷的纵深行进。这一带是莆田,永泰,和福清交界的地方。我们的身后是昨天才刚刚翻越的崇山,眼前的还是茫茫的群山。今天的目的地是莆田的大洋乡,必须从峡谷里走一条古道翻越过去。这条古道一直爬坡向上,说是难度不小。领队在做最后的休息时,就叮嘱大家要多准备水。莆永之间的山路走多了,山路多崎岖,便也没多想,只管闷头跟在领队后面就是了。
因为领队的语焉不详,我是在走了一大半的路程之后,才从队员口中得知这就是传说中的福厦古道。难怪啊,这里不是景区,竟然有铺砌地这么好的石板路。沿途的景色也不乏看点,瀑布,怪石,红叶,连绵的山峰。其实,我们所穿越的应该说是福厦古道的一段,据说是古代兴化子民入省进京的必经之路。颇懂点“古货”的老邱说莆仙一带一直有“十八相送…送到萩芦溪”的说法,意思是古代送人上福州都只送到萩芦溪边,后面就必须弃舟登岸,翻山越岭了。这条古道,在莆仙平原还没有充分开垦之前,就是莆仙子民的一条生命线,一条希望之路。
几个月前,我和一些户外的朋友走了莆永古道仅剩的一段,也就是沃柄古道,去寻找那曾经迷倒一方的石厝贵。古道上千年的石板桥,不知年月的大榕树,宽可五六尺的石板古道(只剩一小段)还泛着磨砺的青光。走在这样的古道上,脚步总是很踏实,心情在充实之外又总掺着些许遗憾。所谓世易时移,一切风物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任时光流转,总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正象那些通俗而又持久的情歌能一直唱到我的心底:“送君送到石厝边,看见阿贵煮点心。豆浆碗糕绿豆饼,还有精肉溜粉心”。
冬日的暖阳罩着全身,竟然还有些灼人;而当山风吹过,又觉有些冰凉的舒爽。千里光和不知名的紫色花一路相迎,而最能令人驻足流连的莫过于那些黄透红透的枫叶了。大汗淋漓地登上两峰之间的山口,沉默的土地公在沉默千年之后依旧沉默。这样的情境,这样的心情,这让我想起了04年春穿越的江西婺源连接北线西线的徽州古道。一样的徒步穿越,一样的疲惫,只不过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也到了三年之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