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槁教泽"琉璃牌坊

国子监大街
来了北京三次,逛过的景点不少,想去的地方更多。但有限的时间里,总想着去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子监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国子监是古代官办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很多明臣贤相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可以说这儿是“学而优则仕”的最高平台,又是进入帝国权力中心的起点,是千万寒窗苦读学子心中的圣地。在这里走走,看看那在槐树荫下林立的皇榜,心中不免泛起千万感慨,多少人穷首皓经,也不能在这里留下哪怕一个刻铭啊。每个人都日思夜盼那“金榜题名”的一刻,可是一部“儒林外史”后面,埋藏着多少辛酸的眼泪,和读书人的郁结。

或许,你会在某个拐角瞥到张居正的身影,他夹着经书讲义,正急冲冲地要给太学生们讲课。或者,你听到的不是朗朗的读书声,而是徐阶在跟小张分析眼下朝廷里的形势,压低了的话语声让人惊悚不安,貌似安静的读书场所一样充满着帝国的勾心斗角和你死我活的斗争。“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装出一副虚心聆教的虚伪模样,到处建孔庙,尊师崇教,但却没有真正学到儒学的精髓,也终于学不会“马上治天下”。学聪明了的爱新觉罗氏不但主动充分地融入了汉文化系统,更把尊师尊孔提到了更高的层次。每逢皇帝新登基,还要到辟雍大殿给文武百官们讲讲学,显摆显摆自己的汉学水平,算是会臭屁的极品了。 
辟雍大殿
咱自个读书的水平,放在明清,估计是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就更别指望能在国立大学里混个脸熟了。想在这进士榜上找到自己的大名,先要看看自家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了。那些翰林,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跟咱都是不靠谱的事。当年阴差阳错,考上了一个下三滥的大学,却一心想着上京城去看看北大,清华。身到了,心愿也就还了,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也就解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