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是混血的城,她的丰富斑斓让你不由想起天主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儿时玩过的万花筒,直到你眼花目眩,心乱神迷为止。
和去西藏一样,去乌鲁木齐也得中途在上海虹桥转机,印象中只有去国外才中途不得不转机的。一下子从锦绣的江南,繁华之都飞到大西北,五个小时的空中飞行还是让人感觉有点到了遥远的地方。但我却无暇立即就去寻找那位“好姑娘”。一下飞机,第一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这边是用乌鲁木齐时间呢还是北京时间?这可是国内唯一一个让人有时差概念的区域啊。而现在饥肠辘辘的我,该去哪儿寻找一碗可口的江南饭菜呢,夜市上比比皆是卖馍,凉皮,羊肉汤的,就是没有江南意义上的夜摊。
乌鲁木齐机场
乌鲁木齐是混血的城,是五方杂陈之地。她也许不如喀什更有民族风味,不如喀什更具中亚风格;但至少不会象布尔津完全就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毫无看点。新疆有全国56个民族中的47个,单从这一点你就可以明白乌鲁木齐之作为首府的丰富斑斓。在国际大巴扎前驻足片刻,眼前不断飘过窈窕俊俏,带有异国风味的维吾尔少女,你就会怀疑你的所在;在夜市里点一份大盘鸡,再要上几十串羊肉串,听维吾尔师傅洪亮的吆喝,透过烤馕坑中升腾的烟雾,你的眼光就会迷离。这一切让你不由想起天主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儿时玩过的万花筒,直到你眼花目眩,心乱神迷为止。
乌市国际大巴扎
乌鲁木齐的看点多自然的,而少人文的;多在距离不近的郊区,少在市井中心。或许这是因为,在大部分的历史时间里,新疆本土的艺人文人四下分散在有限的绿洲城镇里,又随着历史风烟一一扬洒,只剩下历史的残片在博物馆里供人观赏,现在看新疆人文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去自治区博物馆了。市区里仅有的几个点似乎也不具备赏游的价值:倍受纪晓岚赞赏的“红山夕照”,清朝皇室载澜经常举行宴会的水磨沟……值得一看的地方如南山牧场,亚心,天山天池,一号冰川都在距离百公里左右的郊区县,
如果走完南北疆,看过了巴音布鲁克,慕士塔格和赛里木湖,这些地方也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乌鲁木齐,与陈丹青形容的国内一些沿海城市大不一样:“城市建设是后现代的,而人文建设却仍然是工业前的”,她不管是文化,还是城市建筑都停留在工业化的初期,停留在变革的边缘。她不象沿海城市,到处尘土飞扬,充斥了喧嚣和工地,这使我想起了80年代末的福州。虽然城市化的节奏尚未真正加速,但乌鲁木齐却暗流涌动,正在通过“乌洽会”和周边中亚友邻加强经济往来的各种时机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时尚;而国际大巴扎和五一夜市这样的窗口使乌鲁木齐因包容而丰富,充满了活力。
2006年的深秋,我一个人走在乌鲁木齐的路上,秋风阵阵,黄叶飘落,阳光一如既往地灿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乌市电视台记者
阿凡提铜像
修鞋摊
街头水果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