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脑袋,大世界》
(2009-01-15 00:40: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感悟 |
婴儿是忠实的学习者,从不偷懒,也决不作弊。你如果见过婴儿的爬行,就会知道,他们从来都没有厌倦过爬行。但究竟是什么使孩子早早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呢?——回忆一下自己的求学过程,看看中国的教育体制,当然国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因相对而言缺少研究、探索和改进,中国比较严重。
父母应当看到,在认知世界方面,孩子是天生的专家。从孩子身上,成人可以学习到一系列本事。比如怎样自学成材,怎样完成自我教育,怎样做自己的老师,以及怎样解决问题。——比如:孩子的学走路、学说话真的令人惊叹。我认为就是自学成才,可以说不是大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他们有动机(学会后可以更自由),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和练习,整个过程是主动、愉快的。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学习呢?恰恰相反,没有动机(不知为何学及学了有什么用),没有兴趣。很多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违反认知规律。
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可以用灌输的方式进行的。因为只有当他们想学的时候,才能学进去。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是在解决冲突,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教养或者品质有问题。——个人认为大人不要急于帮助,只要不是很严重,试着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冲突。
在孩子身上,成年人常常与儿时的自己相遇,与自己的童年相重叠。他们在重温那些早已忘却的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兴味。作家席勒发现,孩子身上有一种“自由自在”,那是一种感动,像是欣赏美景,像是怜惜小动物或是感叹珍宝名石。
童年阶段最善于学习的应该是那些积极主动的扩展自己认知领域的孩子。
夸美纽斯很看重母亲在教育过程中的突出作用。能使孩子在各种场合得到锻炼的首推母亲,没有人会比她做得更好。《母亲教育》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