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理查德。克莱德曼
理查德。克莱德曼08年要来青岛开办音乐会的消息传来,父母均对此表示起了密切关注。
年前,家人无意间看到青岛晚报上的一则消息,青岛阳光百货为庆祝店庆特将举办少儿钢琴比赛。于是,在全家一致鼓励下,我的小侄子当仁不让的参加了初中组比赛。经多轮比赛,侄子最后取得了较好名次。更为巧合的是,奖品竟然是三张总价值240元的理查德。克莱德曼青岛音乐会的门票,着实令全家人欣喜异常。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早在八十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博得了广大国民的爱戴和支持,拥有众多FANS.其实他的音乐作品在国外却很受排斥,尤其受到有着优良古典音乐传统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排斥和非议。但他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却大有市场。
很多保守的西方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一个钢琴人运用电声乐队来演绎世界经典名曲,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当然,现在来说,克莱德曼的作品应该被列为新世纪音乐的范畴了,遗憾的是,那时并没有如今这样宽容和开放。
侄子是学习古典钢琴的,已经拿下了10级证书,还在继续跟老师学琴。在青岛这样的特别注重艺术教育的城市里,类似的孩子不在少数。尽管没有出现朗朗,李云迪等青年钢琴家,但小提琴家吕思清的腾空出世也足以为青岛争了面子,青岛目前正着力把岛城打造成著名的音乐之岛。有意思的是,母亲与吕思清的母亲很熟悉,都是医务工作者。据说吕思清完全是在父亲的皮带的打击和恫吓下成长起来的,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位钢琴大师傅聪及他严厉的父亲傅雷。
侄子平时学习和弹奏的作品大都是肖邦,莫扎特,舒曼,李斯特,德彪西和贝多芬等大家之作。但偶尔也自己偷着学弹克莱德曼的曲子,只是一种调剂而已,如果让老师知道他谈这个,一定会被骂的很惨~
侄子这次在08新年前为奶奶爷爷送上了一份大礼,深得老人欢心,他也很是开心自豪。1月4日,哥嫂开车送老人们和孩子去音乐厅,然后在附近消磨时间等待音乐会的结束。哥嫂也是爱好音乐之人,去年曾经花一千元去观看张学友青岛音乐会,回来还直说好,对此我完全可以理解。在张学友出道伊始并非大红时,哥哥和我已迷上了他的歌曲。如今早已对此淡然了许多的我,把更多的热情投向了西方音乐和古典音乐。
周末回家,我兴奋地问母亲演出的效果是否很棒时,得到的答复却令我很是意外。“简直是吵死人!音响开的老大,震耳欲聋,还请了几个搞民乐的女的,边弹边扭,让人很不欣赏。。。。唉,克莱德曼脸很长,脸上的皮也下垂了,已风光不再!”
再问侄子,他只评价了一句“还是古典好听!”就再无下文~
我想母亲这样说是有她自己的道理,但老克同志的钢琴其实本来就是如此,完全靠电声乐队助阵,追求整体音效,钢琴技法次之,毕竟他玩的不是纯古典。这也是西方人对此不认同的最根本原因。另外,我们可以想像下在体育馆里进行钢琴表演能和专业音乐厅相比吗?从场地选择上就可以看出克莱德曼的作品绝非严肃音乐了。
母亲退休后的最大爱好就是学钢琴,弹钢琴,老年大学早就上过了,现在依然去老师家吃小灶。母亲是个认真要强的人,不希望在老师面前被看低,每次练习都很投入。对于老人的执着,令我十分敬佩,但我在欣赏鼓励的同时也会婉转地劝母亲不要太过认真,全当是玩玩而已,不要有压力。我这学习心理学的人,每次回家与父母聊天交流是我最愿做的事情,自己大了,看着慢慢变老的父母,越发感到能够更加理解他们了。我会经常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老人们减缓压力,我现在已深刻理解到老人是多么需要关爱的啊。
后来我许诺给母亲梢过来几盘钢琴曲的CD,当然都是古典纯钢琴小品。我看到在母亲家的音响旁,摆放着两张克莱德曼的经典钢琴曲CD,不知在看过这台音乐会后,母亲再聆听他的音乐时能有何种感觉和体会。
一场音乐会即可以让人们欢心雀跃,也可能会让曾经的FANS彻底失望和沮丧!
从这点上看,今后大腕们的演出要务必做到,工作精细,准备充分,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反应,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不要只为了银子而不顾了自己的声誉啊!
请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星空》,顺祝各位周末愉快!
欢迎加入--影音娱乐圈
圈子下设多种栏目,诚邀更多好友加入并参与圈子管理和发展。
请让我们彼此携手,分享喜悦,分担忧愁,享受生活,感悟人生~
PS: 新浪博客自带好友200名已满,请加入圈子添加圈子好友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