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美食健康育儿 |
分类: 相依相伴之快手美食 |
季羡林说,天下第一乐事是读书,我也深以为然,从小痴书。孩子体质不好,后来家中老人生病,人到中年自己也出现各种状况,于是开始学习营养学和中医食疗,边学习边实践,记录,分享,请教。
-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治病必求于本。五行,五脏六腑,阴阳也。脏(肝心脾肺肾)为阴,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
-
使用食疗药膳,应当分清个人体质、阴阳、寒热虚实,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生活中许多人都有上火的现象,盲目喝凉茶降火,损伤脾胃和身体机能。应当分清实火(通常舌苔发黄)、虚火,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虚火可分为阴虚火旺和阳虚火旺两种病状。
-
阳虚火旺者,往往体型偏虚胖,舌苔淡薄,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口腔溃疡、口干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渴,或失眠烦躁、难以入睡、痤疮痘痘、嘴唇干燥甚至起皮、眼睛干涩或看东西模糊。治疗时应以健脾活血,补充温热食物为原则,阳虚者多为寒湿体质。
-
阴虚火旺者,往往体型消瘦,舌质红苔淡薄或无苔,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个性急躁、五心烦热(手心两个,脚心两个,心口一个,合称五心)、睡觉踢被子,手和脚总是不自觉的伸到被子外面,舌红苔白或无苔,食疗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
阳虚脾虚者,往往体型虚胖、舌淡白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多忧思、懒动、爱睡、脾胃虚寒,易体内水湿、缺锌、口干、过敏甲减,应多晒太阳运动出汗,处明亮温暖干燥环境,多吃温性平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枸杞、健脾胃的粳米(东北圆大米)、香茹、玉米、海蛎、枸杞、芝麻、芦笋、胡萝卜、莲子、红枣、山药、茯苓、菠菜、花生、胡萝卜,缓解口干乏力症状。应当避免受寒,少吃生冷及寒性食物,如:吹冷气、过多喝水、喝生菜汁、多饮绿茶、吃寒性食物,则会加重寒湿阳虚。
-
《神农本草经
-
《汤头歌诀》中说湿热致人病,湿气通于脾。益气健脾去湿的食材有:牛奶、红枣、葡萄、苹果,生姜、茯苓、山药、莲子、南瓜、芋头、藕、核桃、陈皮,牛肉、鸡肉等,去湿的食材有百合、薏米、扁豆、赤小豆、冬瓜、黄瓜、胡萝卜、鲫鱼、鲤鱼、海带、冬菇、蜂蜜。滋阴的食材药材有麦冬、玉竹、枸杞、银耳、百合、桑葚、石斛、梨、苹果、荔枝、杨梅、花生、番茄、鸡蛋、雪蛤、海参、猪肉、乌鸡、鸭蛋、蛤蜊、鳖肉。梗米党参西洋参粥、红糟蚬子、陈皮乌梅汤、薏米莲子银耳羹、茯苓牛奶粥、冬瓜鲫鱼汤、桂圆红枣茶,凝聚了古人阴阳温凉平衡的民间智慧。
-
牛肉烧土豆胡萝卜,乌鸡当归红枣汤,健脾益气暖胃。
-
生姜蛋炒饭。祛湿寒暖胃。
-
黄芪麦冬茶,益气健脾滋阴。
-
《本草纲目》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 老番鸭过滚水,入高压锅清炖,起锅前加入西洋参,以盐调味即可,滋阴清热去湿,汤清甜肉香浓。鸭汤两吃,捞面煮粥。


茯苓山药薏米红豆莲子牛奶粥
茯苓山药磨粉,加入薏米红豆莲子,用高压锅定时熬粥。健脾祛湿,清热益气
薏米莲子百合银耳羹
薏米莲子百合银耳木瓜羹薏米莲子百合银耳用电瓦罐熬一晚,早加入木瓜。
适宜湿邪伤脾引起饮食不佳、大便溏泄、心悸失眠者。

荷叶米粉肉
五花猪肉500克,米粉125克,鲜荷叶3张,酱油50克,料酒50克,花椒15粒。将五花肉切成片,加调料拌匀腌30分钟,再加入炒米粉拌匀。用荷叶包好,用高压锅蒸25分钟。
效用:适宜于体虚脾弱伤暑湿而致食欲不振


五汁饮
牛乳6分核桃1分姜汁1分藕汁1分梨汁1分,取姜、藕、核桃、梨、牛奶,各消瘀温胃除寒补气清火之不同功效,相互融合互补,从而和胃滋燥。《汤头歌诀》中有五汁饮,韭菜味辛,日常饮用时将韭菜换为核桃,也有补阳气功效。
前一篇:童妈妈养颜秘籍之抗衰料理早餐
后一篇:营养师的风寒感冒食疗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