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必工其器,紫砂壶

标签:
习茶紫砂壶读书茶之器文化 |
分类: 咖啡与茶之养心修心 |
《续茶经》为清代陆廷灿1734年撰,它把多种古书上的有关资料进行摘要分录,习茶入门者一本在手,便于查阅,十分实用。《长物志》载,茶壶以砂壶为最好,既不会夺去它的香气,也没有热水的味道,锡壶也很好。《随见录》载,洋铜茶壶,红铜外面包着锡,薄而轻巧,精致而雅致,最适合煮茶。《遵生八笺》载,茶杯只有宣窑坛的最好。苏轼尤爱用紫砂泡茶,有词句云:“铜腥缺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他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称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就是他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紫砂成壶于明武宗正德年间,逐渐形成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于一体的紫砂艺术。紫砂泥产于浙江宜兴,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沉积型陶土,紫砂壶的烧成温度在1100摄式度到1250摄式度之间,烧成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它泡茶,能带来滋润调和茶单宁酸的效果。紫砂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有天青泥、红棕泥、底槽青泥等,原料呈紫红色、紫色,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制后为紫色、棕色、紫黑色,底槽清是紫泥中优质矿料之一,紫泥小壶适用于泡武夷茶;清水泥是指不加其他杂料直接将紫泥砂粉碎成泥方法炼制的泥料。绿泥,烧制成的壶呈浅黄色;红泥又称朱泥,含氧化铁成分高,其泥质娇嫩,烧成之后形成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色,产量较少,发茶性好,适用于泡乌龙茶。
原矿紫砂泥须用手工制作,有拍打和捏作全手工壶,也有先用模具制成壶身,再用手工制作壶盖、壶嘴与壶把的半手工壶,紫砂泥中含有石英、云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温烧制中会形成结晶体,在光亮下,壶身上能看到很多细微的银白色亮点,纯正紫砂手工制作的壶,色泽亚光,壶内外颜色几乎一致,用壶盖轻敲壶身,发出轻脆而不沉闷的声音,用来泡茶,隔日不馊。紫砂壶之美,不在其“艳”,恰恰在其“朴”上。
什么样的是好壶?一是壶嘴壶身要协调美观,三点一线,二是壶钮要好拿,三是壶嘴水流畅,同时止水时不滴,四是热水淋到壶身上,壶体吸水速度快,说明烧结时的火候好。五是最重要的,要买到用真的紫砂泥制作的壶。
如何鉴别?比较简便的辨别方法是,冲开水入壶,过一会儿后将水倒出,紫砂泥制成的壶,你能够从壶内闻到一股泥土的腥味;如果是化工泥料,因为是非天然的产物,水倒出后,壶内散发出的气味是有些刺鼻的,观察壶体颜色的变化是最佳鉴别之法。此外,观察壶身云母结晶和壶盖敲击壶身的方法可以作为参考,但假紫砂也能造出云母结晶的样子,而敲击时发出清脆铿锵声音,不仅与紫砂土质有关,也与烧结温度也有关。用原矿紫砂泥做成的壶,泡的茶隔天不馊,加有化工添加剂的紫砂壶则不然。
茶壶,是泡茶之余滋养欣赏,还是买一只价值不菲仅作为收藏用的名壶?许次纾《茶疏》中所说:“若铭碗薰炉,置而不问,是徒豪举耳。”个人认为,品茶和买壶量力而为,各取所需就好,买一只用纯正紫砂制作的茶壶,首先是泡出好茶之用,其次是欣赏之用,而名家壶价格过高,我等平民,欣赏而不思占有为好。
人,生于自然天性质朴,初涉世事时难免生涩,经历岁月磨练,定能淡定从容,散发出金玉之光。
壶,经原矿紫砂手工制作而成,未经茶汤滋养时生涩拙朴,但会有一种纯正的亚光色泽,俗称“水色”,经茶汤千万次的冲泡,经手和茶巾反复抚摸,方能呈现温如玉,润如珠的质感。
色彩鲜艳、过于细腻圆润的壶,未经冲泡滋养就色泽贼亮,要小心是用周边矿土添加化学原料,或机械抛光,甚至有不法商商贩使用在壶身上涂抹食用油或皮鞋油的方法。
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兔毫盏,以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纹为特征,每条细纹均闪银花色,又分称天目盏、金兔毫、银兔毫,是宋代饮茶用盏之一,据说用它盛茶,隔日不馊。失传六百年之久,1969年,建窑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特产兔毫盏,在仓山的北苑乌龙专卖店里寻到它,是店主在建阳的窑厂里淘来。
建州茶器--兔毫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