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苏轼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在杭州一年半的时间,筑长堤,建桥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和三潭印月之景,成为传世景致。苏东坡的诗《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让杭州净慈寺和南屏谦师声名远博,三昧手成了沏茶技艺的代名词,后日本高僧到净慈寺学佛习茶,更将中国茶道茶艺带到日本广泛传播。杭州第一大名菜东坡肉,也因苏东坡而名扬天下,他作诗介绍烹调红烧肉的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当时百姓为感谢苏东坡给他送猪肉,苏东坡叫家人把肉切块烧制,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从此向苏东坡求师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还有学烧"东坡肉"的。
到杭州游览,杭州第一大菜东坡肉,不可不尝。
住在西湖畔的汉庭连锁酒店,步行五分种便是采芳斋总店、知味观餐馆和东坡路上著名的玉麒麟餐厅。玉麒麟餐厅面积不大,名声在外,据说张曼玉梁朝伟都曾特意来品尝过它家的菜式,华灯初上时,我们散步到此,进去尝尝它们家的东坡肉和郁达夫朱自清最爱的红烧狮子头。




它们家的东坡肉,那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果然名不虚传的传世美食。叫化鸡和红烧狮子头就不敢恭维了,有点咸。在玉麒麟肉足饭饱,近在咫尺的知味观就去不成了,下回再来学学郁达夫和王映霞,边品尝边偷师,才是一桩美事。
杭州的清河坊古街,集中了许多杭州的老字号品牌,货物品质和价格比杭州宋城实在。尤其是小吃,大多5元一碗,量多价实。




西湖牛肉羹和猫耳朵。猫耳朵需排队等候,现做现表演,功夫了得,口感筋道。


杭州西湖旁的当地小吃



在杭州,处处可见到龙井茶的踪影,但我倒觉得,在西子湖畔的袅袅婷婷的风荷柳浪中,更适合泡一壶英式调味红茶,手握一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品味着调味红茶的不同滋味,解读苏轼的精彩而丰富的人生。
爱苏轼,不仅在于他的旷世才华,更在于他勇往直前、至真至美,在于他敢于直言、为民请命,在于他善于从艰难中发现美的纯真与豁达。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医药、饮食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他的人格光芒四射,在艰难中发现美的能力和至真至性的纯真,以及至个人得失于度外的情操,所以能写出至真至美的作品。他才华旷世,诗作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如行云流水,而他的人品,更是被后人推崇备至。苏轼的词,或慷慨激昂,或开朗旷达,或沉郁悲凉,还有许多很随意平和。他豪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婉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淡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仕途顺利时,他锐意进取、济世报国。而被贬后,他还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疗所,都是苏轼为民办事留下的实绩。
他为百姓而直言上荐。屡屡被贬,后来又流放到偏僻贫瘠的黄州,他就建农舍、种丝瓜、习瑜珈、炼丹,把艰苦的生活环境,当着游历人间的乐事,早期的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都化作了后期的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离开黄州,他写道:“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