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2009-11-29 06:02:27)
标签:

欧冶池

鼓屏路

观风亭街

分类: 福州旅行之风景美食

欧冶池  
  

又称剑池。位于今鼓屏路冶山北麓、省财政厅宿舍内。原面积约三亩多。其来历有二:(一)相传系春秋时著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之处。(二)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今将军山之地,昔冶山之麓也,亦名东冶,俗呼欧冶。”并云:“唐元和中僧惟干浚之,得铜刀、剑环数枚,犹有冶灶在竹林间。”宋熙宁间,太守程师孟在此建欧冶亭;清道光初重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有“欧冶子铸剑古迹”石碑一块。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一路继续寻去。。。从冶山路转到观风亭街。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肚子饿了,买个芋饺。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观风亭街前的活鱼小镇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观风亭村口百年古榕,承载无数风雨。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百余年树龄的榕树有两棵,一棵站在观风亭街口的“迎客松”,另一棵在观风亭边上,大树分成几个枝干,往各方延伸,东面的那个,根部支撑着一个水泥墩,墩面上正中三个大字“迎客松”。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这条街很快将折除,对面的新小区正在建设。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庙里,老人们正忙着明日的敬供事宜。

老榕树下的观风亭。

 

 

这条小路与鼓屏路、冶山路相接,沿河有石桥、榕树绿荫如盖。观风亭,原称“观望亭”。据街坊称,古时亭前小道系京都来闽必经之途,闽省官员在此迎候京宦,故取名“观望亭”,后改为“观风亭”,乃福州古迹之一,四周的老人说,原先的观风亭已经没有了,现在的观风亭,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穿过小巷,就是营迹路,在温泉大饭店旁,有家堡堡仔菜馆。

 

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欧冶池、观风亭街和鼓屏路

 

鼓屏路的美食,客家厨房,好吃的客家菜连锁店,闽西朋友聚会爱去的地方。

 

“七星井”在井大路上,是古代的一条巷子的名字,当地的居委会也取名为“七星”,开元寺附近的“七星井”,是古时候的“七穿井”的遗迹。而真正的“七星井”则在东街口、鼓楼附近,一共有七口,还曾经是鼓楼计时用的壶漏所用的水呢!

 

 


 

 

附:福州的古城池

 

              一、冶 城  
  据《史记•东越列传》载:“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远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在今鼓楼区北部、冶山一带建筑都城。按文献记载推知,冶城东至观风亭,西至乾元废寺,南至冶山南麓(今湖东路),北至诸古岭(今华林路)。今城直街21号、22号旁有“冶山古迹”石刻。自1990年以来,鼓屏路一带陆续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以及瓦当、瓦筒等遗物,可以作为实证。
                           二、子 城  
  晋太康三年(282年),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建;唐中和间(881~885年),观察使郑镒再次修拓,其范围: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子城奠定福州城池的雏形,自晋至南朝都仍其旧;唐五代至宋、明的城池也以此为中心。
                           三、罗 城  
  唐末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修筑,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成,把“子城”圈在里面。东起今五一路、五四路,西至西门善化坊;南至今安泰河北边,北达今北后街永安境一带。
                           四、夹 城  
  五代闽国古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闽王王审知在罗城南北两端增筑月城,把罗城夹在中间,城呈“满月”形,亦谓月城。从此,把屏山、于山、乌山围在城内,福州始有“三山”之称。
                           五、外 城  
  宋开宝七年(974年),刺史钱昱所筑。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下诏隳毁。后因防务需要,熙宁年间(1068~1077年),太守程师孟在子城旧址加以修复。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咸淳年间(1265~1274年)又用土夯筑外城。其范围:东至今晋安桥头,西至今西门兜,南至今洗马桥北,北至屏山。
                          六、府 城  
  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在“夹城”、“外城”的旧基上用石砌造,北跨屏山,南绕乌山、于山。又在城墙外要冲地方,建有一重半圆形的瓮城,并设4个水关,沟通内外河道。其范围东西与外城相似,南缩至南门兜,北扩至屏山顶。
                         七、欧冶池  
  又呼剑池。位于今鼓屏路冶山北麓、省财政厅内。原面积约三亩多。其来历有二:(一)相传系春秋时著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之处。(二)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今将军山之地,昔冶山之麓也,亦名东冶,俗呼欧冶。”并云:“唐元和中僧惟干浚之,得铜刀、剑环数枚,犹有冶灶在竹林间。”宋熙宁间,太守程师孟在此建欧冶亭;清道光初重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有“欧冶子铸剑古迹”石碑一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