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2010-08-10 22:13:22)
标签:

建筑

苏州博物馆

新馆

光与影

屋顶

佳能g10

旅游

分类: 走走拍拍

P1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老爸这两天小感冒
今天带他老人家去市立医院挂水
医院停车场已满
老爸让阿咪在医院门口把他放下车
并推荐我去附近的苏州博物馆看看


老爸大学教了一辈子的历史
自然对博物馆是情有独钟
而阿咪却没有遗传到老爸的历史细胞
对历史对古董都是懵懵懂懂
博物馆新馆落成后一直都是心动而从没有行动
今天这2小时正好可以把车子停过去逛一下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6年10月
是2002年由当年已经85岁高龄的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为家乡设计的
也是他老人家的收山之笔
贝老视它为“最亲爱的小女儿”
博物馆新馆紧邻拙政园、狮子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没有准备,身边只随身带了大傻佳能G10
烈日下排队半小时得以进入馆内
这里更吸引阿咪的却是
屋顶上投射下来的光与影
人与环境,人与建筑的结合
置身馆内,行走于各展区
恍若时空穿越

用影像记录下,定格下

P2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3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4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5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6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7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8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9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0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1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2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3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4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5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6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7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8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19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0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1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2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3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4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5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6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7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P28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资料: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阿咪一起去走走拍拍,点图片或标题可以进入: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逛珠宝城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渔歌唱晚

 

 光与影。时空穿越。苏州博物馆新馆

轧神仙沾仙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